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是哪部作品

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是哪部作品

發布時間: 2022-04-27 05:24:12

㈠ 魯迅那篇小說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同時也是現代小說的開端。《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鑒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望採納

㈡ 為什麼說「《吶喊》·《彷徨》」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是中國小說現代化的卓越開端。

《吶喊》與《彷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標志

一、「表現的深切」----獨特的題材、眼光與小說模式

1、開創「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2、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人(知識者與農民)的精神「病苦」。
3、「看/被看」與「離去--歸來--再離去」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

二、「格式的特別」----「創造新形式的先鋒」

1、借鑒西方小說形式,通過自己的轉化、發揮以及個人的獨立創造,以建立起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例如:《狂人日記》(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等。
2、追求表達的含蓄、節制以及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例如:《故鄉》里那幅「神奇的圖畫」、祥林嫂最後的「肖像」等。

總上,魯迅的《吶喊》、《彷徨》通過獨特的取材,視角和模式,向人們展示了其「反抗絕望」的魯迅哲學內蘊;所建立的中國現代小說新形式,既是自覺地借鑒外國小說形式的結果,也是由不自覺到自覺地借鑒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經驗的結果。因此,不愧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標志。

㈢ 為什麼說《吶喊》,《彷徨》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

因為這兩部書是魯迅先生的白話文小說,這兩部小說使用的是白話文的形式,又是最早期的白話文小說,這兩部小說的出現使得中國現代白話文小說初具規模,才影響此後的小說紛紛改變成真正的白話文小說,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始。

㈣ 中國現代小說開端與成熟的標志

中國現代小說開端與成熟的標志是魯迅小說《吶喊》、《彷徨》的出現。
(一)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他發表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篇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發表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其內容和形式上的現代化特徵,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發展的新時代。
(二)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繼《狂人日記》之後,魯迅陸續發表了包括《阿Q正傳》等為代表作在內的《吶喊》、《彷徨》,把中國現代小說推向藝術高峰。縱觀《吶喊》和《彷徨》,它們無論在其思想性還是在其藝術性上,都更多地具有內在的統一性。魯迅的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其創作不但具有獨特的題材與思想發現,而且做到了小說結構模式與形式手法的成熟創新,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因此,魯迅小說不但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也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成熟。

㈤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集是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集是《沉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沉淪》。

《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

(5)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是哪部作品擴展閱讀

《沉淪》定稿於1921年5月9日,是郁達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與郭沫若等創辦創造社,開始文學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說集《沉淪》(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1998年,名古屋大學在豐田講堂前,為郁達夫和他的小說《沉淪》樹立了一塊郁達夫文學碑。文學碑以福建廈門產的花崗石造成,碑面一側嵌有穿學生服戴學生帽的郁達夫鑄像,鑄像下刻有「郁達夫」三字。碑面另一側刻有「沉淪」兩個大字。

內容:

主人公是一位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顯然有郁達夫自己的某些影子在內。

作品細致地描寫了這位憂郁型青年,由於是弱國子民在強鄰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種種難以排遣的苦悶。

這些苦悶情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和滲透:追求異性的愛情而不得,因此對輕侮他的日本人感到十分憤慨,同時熱切地希望著祖國富強起來,這三項內容構成了小說的基本格局。

小說的基本情節是這樣安排的:路遇——自戕——窺浴——野合——宿妓。情節每進展一步,性愛描寫每深入一層,對主人公的刺激與打擊就隨之強化又強化,最終導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劇性結局。

㈥ 為什麼說魯迅的《吶喊》和《彷徨》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和成熟的標志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說;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說。 魯迅說過,他是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來寫小說的,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因寫作年代不同,受當時社會環境、時代風潮的影響,魯迅這兩部小說集的創作心境和運用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不盡相同。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鑒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㈦ 哪篇小說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這「開山」的含義,並非一種文本始創的粗製旁作,它除了揭開白話小說現實批判性的新紀元,也是中國「現代派」小說的鼻祖。西方「現代派小說」的評論家一致認為,「生存悖論」是現代派所要表現的重要主題。而魯迅的《狂人日記》所展示的一種生存的困境與尷尬又可嘗少見?第一,狂人雖狂,世人又談何不狂?世人清醒而狂人又卻患「迫害狂」,倒過來,世人的愚昧麻木短見不正是清醒者的生存困境,狂人看清社會吃人的本質,而世人以這種看清為混沌的弱智。狂人生存於吃人的社會,厭惡吃人的人,最終自己也難以免去吃人的嫌疑,不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生存悖論。第二,吃人的人,借著自己愚昧的見解而最終難逃被吃的噩運,被社會被輿論所吞噬,不也是吃人者的生存悖論。個人的生存是荒謬的,毫無意義的;群眾的生存,集體的潰敗又意義何在?

㈧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

《倪煥之》是作者葉聖陶1923年發表的長篇小說。

《倪煥之》是葉聖陶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1928年連載於《教育雜志》。它的問世是新文學的重大收獲,也是大革命失敗後,進步文藝界的星星之火。

內容簡介:

倪煥之是一個嚮往革命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在辛亥革命時期就熱情奮發,富有理想。經過「五四」的洗禮,走上了改良主義的道路,他想用教育改造社會,拯救民族,但他的雄心只能以幻滅告終。與此同時,新的愛情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是他追求的一方面。

他的戀愛是幸福和美好的,但他的婚姻卻令人捻。雖然在革命者王樂山影響下,他參加過一些實際斗爭,但終於在大革命失敗後,悲觀失望,愁悶病死。

(8)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是哪部作品擴展閱讀:

《倪煥之》這部作品應該歸為悲劇。作品講述了倪煥之為教育事業奮斗的一生,其間穿插著他的愛情故事,但不管開始得多麼美好,最終都以悲劇結尾。尤其是小說最後,倪煥之經受不住好友王樂山被捅死丟入河中的打擊而患病身亡,將這個悲劇推向頂峰。

《倪煥之》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關於教育的小說,它比較完整地寫出了從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敗這一歷史特殊時期的知識分子滿懷熱情上下求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卻不斷遭遇失敗的命運。

《倪煥之》寫於1927年北伐軍勝利攻佔南京以前,成章在1928年以後,全篇後來得以發表在當時的《教育雜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第十二號刊上。

㈨ 為什麼說中國現代小說從魯迅這里開始,又是在他手中成熟的緣由

魯迅在30年代談及自己為什麼做小說時,說那時「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正是從這樣的啟蒙主義的文學觀出發,魯迅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魯迅在表現他的小說主人公時,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那就是關注病態社會里人的精神「病苦」。《葯》寫了華老栓一家的精神愚味;《祝福》寫了祥林嫂對地獄的恐怖;《在酒樓上》、《孤獨者》、《傷逝》等寫了知識分子的精神創傷與危機。
由於魯迅對人的精神創傷與病態的無止境的開掘,使魯迅的小說具有一種內在性,揭示了人們內心的靈魂。《孔已已》中孔已已對「竊書」的振振有詞的辯解,對屢試不中的羞愧難當的支語。這都刻畫了主人公被科舉功名毒害的心靈。《阿Q正傳》、《肥皂》以精神分析法寫出阿Q、四銘的潛意識和性心理,揭示了假道學的靈魂深處。《祝福》中祥林嫂失去兒子後,見人就說「我真傻……」,這寫出了祥林嫂心靈的傷痕。魯迅的小說實際上是對中國人(首先是農民和知識分子)的靈魂的偉大拷問,深刻地顯示了他的小說的現代性。
魯迅小說揭示人的精神病態,是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態的病態社會,由此而開掘出「封建社會吃人」的主題。《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處向人傾訴自己的痛苦,在這里,魯迅寫了人們的反應:「這故事頗有效,男人聽到這里,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地評論著。」祥林嫂的不幸並沒有引起真正的理解與同情,卻通過「看(聽)的行為,轉化為可供消遣的「故事」:這些鄉村老女人們正是在「鑒賞」他人的痛苦過程中,鑒賞自己的表演(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淚),並從中得滿足(自我崇高化),同時又在嘆息、評論中,使自己的不幸與痛苦得到宣洩、轉移以至遺忘。而在別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盡,成為「渣滓」以後,就立即「厭煩和唾棄」,施以「又冷又尖」的笑:這類情感與行為方式表面上麻木、混沌,實際上是顯示了一種人性的殘忍。
魯迅博採西方小說藝術之長,以新穎別致的藝術形式和鮮明的現代特色,實現了中國小說藝術從古典走向現代的根本變革,創建了20世紀小說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在謀篇結構上學習和借鑒西方小說體式靈活多變的長處,擺脫中國傳統小說慣用的單線縱向結構方式的束縛。《狂人日記》之所以被稱為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中國傳統小說注重有頭有尾、環環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開情節的結構方式,而以十三則「語頗錯雜無倫次」,「間亦略具聯絡者」不標年月的日記,按照狂人心理活動的流動來組織小說。《祝福》不依先頭後尾的舊規,採用倒敘的結構方式。《示眾》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作者截取生活的一個橫斷面,以鳥瞰式的結構方式,把眾多看客的冷漠、麻木與無聊,展現在讀者眼前。
由於魯迅能獨立地按照他所要表現的生活內容和自己的藝術個性去進行靈活的藝術熔裁,小說的體式不斷有新創造。加上他又深得傳統小說精髓,常用古代小說的白描手法傳神地刻畫人物,語言簡潔、凝煉、含蓄、准確,蘊含著傳統文言小說所特有的韻味。所以,他的小說既是現代的,又是民族的。

熱點內容
都市小說男主是七殺星 發布:2024-11-01 22:32:07 瀏覽:167
駕校情緣老趙和孫瀟瀟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4-11-01 22:30:08 瀏覽:186
言情小說大全免費何引忘川 發布:2024-11-01 22:27:16 瀏覽:713
楊妃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01 22:24:30 瀏覽:783
看完很難受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01 22:24:26 瀏覽:388
uc進入小說閱讀模式 發布:2024-11-01 22:17:42 瀏覽:502
葉修劉念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01 22:09:32 瀏覽:717
冰山總裁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01 22:04:49 瀏覽:340
著名的言情小說作家 發布:2024-11-01 22:00:55 瀏覽:88
美食小說排行榜完本經典之作 發布:2024-11-01 21:56:27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