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小說 » 中國現代文學史2000年以來的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史2000年以來的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24 10:08:13

⑴ 現代文學史的現代文學史教材和參考書目

建國前的文學史教材主要有:
胡適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亞東圖書館,1924年1月)
周作人的《新文學的源流》(人文書店,1932年9月)
陳子展的《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中華書局,1929年4月)
王哲甫的《中國新文學運動史》(傑成印書局,1933年9月)
王豐園的《中國新文學運動述評》(1935年)
吳文祺的《新文學概要》(1936年)
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年)等
建國後的文學史:
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開明書店,上卷1951年9月,下卷1958年8月)
丁易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略》(作家出版社,1955年7月)
蔡儀的《中國新文學史講話》(新文藝出版社,1952年11月)
張畢來的《新文學史綱》(1955)
劉綏松的《中國新文學史初稿》(1956)
唐弢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許志英、曾華鵬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簡編》
孫中田等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復旦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組學生集體編寫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
吉林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史教材編寫組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
復旦大學中文系1957級文學組學生的《中國現代文藝思想斗爭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60)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文史教研室現代文學組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61年)
黃修己的《中國現代文學簡史》
楊義的《中國現代小說史》
錢理群等編撰的《現代文學三十年》
孔范今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朱棟霖等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胡國強、蘇光文等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
十四院校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新編》等。

⑵ 現代文學史上堪稱「最早」、「第一」的作品,寫出作者、書名即可!

給你說沒了
回答者:OBELISKE - 舉人 四級 4-14 12:26

我國現代第一部新詩集—————————————--郭沫若《女神》
我國第一首信天游形式民歌體敘事長詩———————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我國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夏衍《包身工》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社會分析小說--------------茅盾《子夜》
回答者:過客而歌 - 試用期 一級 4-14 12:36

乖乖,個個都是學文的啊
回答者:蕭雯靜 - 初入江湖 二級 4-14 13:22

以上的我就不說了,其他的還有
1、《終身大事》胡適 中國第一部刊載在正式刊物的話劇創作
2、《嘗試集》 胡適 中國現代第一部新詩集(1920年3月) [《女神》(1921年)
3、《朋友》 胡適 中國現代第一首新詩
4、《賣蘿卜的人》 劉半農 中國現代第一首無韻詩
5、《窗紙》 劉半農 中國現代最早的散文詩
6、《鳥》 陳衡哲 中國現代最早的女性作家的新詩
7、《沖積期化石》 張資吾 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部長篇小說
8、《稻草人》 葉聖陶 中國現代最早的童話集
9、《沉淪》 郁達夫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白話短篇小說集 (1921年) [《吶喊》(1923年)]
10、《漂流三部曲》 郭沫若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三部曲。
11、《子夜》 茅盾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12、《倪煥之》 葉聖陶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⑶ 中國現代文學史復習資料

現代文學史總復習資料
中國文學由五四文學革命起進入1917-1949年的30年迅速發展期
一、1917-1927年以五四為代表的20年代文學

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學、人文主義文學並存的30年代文學

三、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戰文學開端以及繼承、發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眾化的40年代文學

填空:
1、 嚴復翻譯的幾部西書將西方19世紀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紹到中國來,《天演論》(赫胥黎原著《進化論與倫理學》)把進化論思想帶進中國。
2、 1902年——1917年,以「小說」命名的雜志就創辦過27種(含報紙一種)
3、 「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等變革觀念都是由梁啟超提出的。
4、 中國文學發展到清代,以詩文為正統,以古人約束今人為特點。
5、 詩界革命要達到三個標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語句,而又須以古人之風格入之,然後成其為詩。
6、 真正以詩人面目倡言詩界革命的是黃遵憲。
7、 提倡戲劇觀念更新的代表有陳獨秀
8、 1905年,後來為南社領導人的陳去病、柳亞子創辦了我國最早的戲劇雜志《二十世紀大舞台》
9、 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東京發起了春柳社
10、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張的是黃遵憲
11、 從文學出發論白話的還是梁啟超,他在《小說叢話》中指出:「文學之進化有一大關鍵,即由古語之文學變為俗語之文學是也。
12、 真正體現出現代意義上的文學觀的,是王國維
13、 《宋元戲曲考》推許元雜居為「一代之絕作」,是「中國最自然之文學」。
14、 在文學史上對現代化具有實際意義的是政論散文和小說(含翻譯)
15、 1909年成立的南社是這一時期影響最大的詩歌社團,以反清為主要特色,主要人物中的高旭、馬君武原來就與梁啟超等同是「詩界革命」中人。
16、 五四後第一個十年的文學成就以小品為最大
17、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號太炎,浙江餘杭人,民主革命家、學者。章太炎國學造詣精深,是「有學問的革命家」,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其文章的突出主題是鼓吹排滿、反清的民族民主革命。
18、 1906-1910年清末小說的高峰期,1907年則是翻譯小說的高峰,與創作的繁榮持同步發展水平。

19、 林紓(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文學家、翻譯家。他一生譯歐美的小說180多種,1200萬字,譯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遺事》、《迦因小傳》、《黑奴籲天錄》、《撒克遜劫後英雄略》。
20、 民處言情小說的代表作是徐枕亞的《玉梨魂》。
21、 鴛鴦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被譽為「五虎將」的徐枕亞、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鵑、張恨水。
22、 他們的「四大說部」《玉梨魂》、《廣陵潮》、《江湖奇俠傳》、《啼笑因緣》。
23、 中國現代文學,以五四文學革命為標志全面步入文學現代化歷程。
24、 五四文學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動力是五四新文化運動
25、 《青年雜志》於1915年在上海創刊,1916年9月改名為《新青年》
26、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是提出文學改良的第一人,並從「八事」入手,主張書面語與口頭語接近,要求以白話文文學為「正宗」,是五四文學革命的「一個『發難』的信號」,也是這場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7、 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發表了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明確提出「三大主義」。
28、 文學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1985年5月,魯迅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29、 在各文藝團體中,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
30、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山。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發表了在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標志五四新文學時代的偉大開端。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
31、 葉紹鈞(1894-1988),名聖陶,江蘇蘇州人。1928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倪煥之》作為新文學初期少見的長篇創作(也是他自己唯一的長篇小說),具有拓荒的價值。
32、 許地山(1893-1941),筆名落華生,以其第一個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為代表,特點是異域色彩與其小說中的宗教氛圍及在情節上幾乎都貫穿著一條愛情的線索。
33、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今屬福州市)人。愛、童心、自然是她的「愛的哲學」之鼎的三足。《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麼」的問題,是冰心宣揚「萬全之愛」、謳歌偉大的母愛的代表性作品。處女作《兩個家庭》。
34、 郁達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陽人,是創造社的發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說家。從1920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寫作小說處女作《銀灰色的死》到1922年回國,這期間除《銀灰色的死》以外,郁達夫還寫了《沉淪》、《南遷》,這三篇小說於1921年10月結集為《沉淪》,這是郁達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35、 胡適(1891-1962)有詩集《嘗試集》,它是新文化運動中第一部白話新詩別集。
36、 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在武漢成立,標志著第二個十年中的各種成分的文藝運動(無產階級文藝、民主主義文藝、自由主義文藝乃至國民民族主義文學進行著大聯合)匯和,形成了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協「提出的「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得到作家們的積極響應,是抗戰期間成立唯一的全國性文學組織——文協。
37、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別是它的第一部《家》,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
38、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寧人。他的四本詩集:《志摩的詩》(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和《雲游集》(1932)。P86

39、 聞一多(1899-1946),原名家驊,湖北浠水人,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詩理論的奠基者。1931年發表長詩《奇跡》,1920-1927年間《紅燭》(1923)與《死水》(1928)。P90(「三美」P92-P3)
40、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1921年詩集《女神》的出版,不僅確立了郭沫若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時也為中國新詩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41、 田漢(1898-1968),原名田壽昌,是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也是該社最重要的劇作家。1920年完成處女作《梵峨璘與薔薇》,第一個正式公演的劇本是一幕三場劇《靈光》
42、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寫完《滅亡》時開始使用的筆名。
43、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縣人。原名沈岳煥。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邊城》。
44、 臧克家(1905-?),是一位出自新月詩之門又兼收各派之長的詩人。用冷峻中帶有熱情的筆,寫出中國農民的深遠的苦痛和堅忍,仇恨與不平,為新詩反映農村生活開辟了天地,被稱為「泥土詩人」。
45、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現代著名詩人,文學翻譯家。成名作《雨巷》,被稱為「雨巷詩人」。
46、 洪深(1894-1955),與歐陽予倩、田漢被稱為「中國話劇的三個奠基人」。洪深的《農村三部曲》——《五圭橋》(1930)、三幕劇《香稻米》(1931)、四幕劇《青龍潭》(1932)
47、 曹禺(1910-1996),是一位對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劇作家。《雷雨》、《日出》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現代話劇文學的成熟。
48、 1910年任天化在上海組織成立第一個職業劇團進化團,成員有汪優游、陳大悲等,劇
49、《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1985年5月發表在《新青年》,它標志著五四新文學創作的偉大開端。《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傑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代小說。

50、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歷史劇的開拓者。「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纍》(1920)、《女神之再生》(1921)。
51、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初名櫆壽,號星杓。其散文歷來就有浮躁凌厲和沖淡兩種風格。
52、丁玲(1904-1986),原名蔣冰之,又名之丁冰之,湖南臨灃人。丁玲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最早以明確強烈的女性意識寫作的女作家,是20世紀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的先驅。
53、張天翼(1906-1985),原名張元定,又名之,原籍湖南湘西。
54、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烏鎮人。《蝕》是茅盾小說的處女作。由三個系列中篇所組成:《幻滅》、《動搖》、《追求》。整個作品是以大革命前後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為題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營壘中林林總總的矛盾和在動盪斗爭中階級分化。作品表現「現代青年在革命壯潮中所經過的三個時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興奮和革命既到面前時的幻滅。
(2)革命斗爭劇烈時的動搖
(3)幻滅動搖後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後之追求
55、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原籍北京,滿族正紅旗人。處女作《她的失敗》於1955年5月發表。《四世同堂》是他40年代小說的代表作,《微神》是他唯一的愛情小說。
名詞解析:
1、 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劇和上海春陽社等以話劇中滲透戲曲因素的表演稱為「文明戲」。
2、 文明戲的特點是「言論老生」類角色往往脫離情節去評議政治,戲的分幕按傳奇的傳統,在換布景時常常演些幕外戲。
3、 文學研究會(成立最早,影響最大)於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發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蔣百里、鄭振鐸、耿濟之、瞿世英、郭紹虞、孫伏園、沈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王統照12人。宣稱要「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在創造方法上,文學研究會強調寫實主義反對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體現其「為人生」的宗旨。
4、 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東京,最初的成員是郭沫若、張資平、郁達夫、成仿吾、田壽暢、穆木天、張風舉、徐祖正、陶晶孫、何畏等人。他們創辦《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洪水》等刊物。主要傾向於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初期主張「文藝而藝術」,強調文學必須忠實地表現作者自己「內心的要求」。講求文學的「全」與「美」,推崇文學創造的「直覺」與「靈感」,比較重視文學的美感作用。文學活動以1925年五卅為界,後期提倡「表同情於無產階級」的革命文學,思想明顯「左」傾,1929年2月創造社被當局查封。

5、 《語絲》周刊創辦於1924年11月,多發表針砭時弊的雜感小品,以倡導這種幽默潑辣的「語絲文體」而獲「語絲派」的稱號。魯迅被稱為語絲派主將,語絲社成員有:周作人、林語堂、章川島、孫伏園等。
6、 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於北京,得到魯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團,辦有《莽原》、《未名》
7、 1927年冬南國電影劇社改組,正式定名南國社,南國社是出自創造社的田漢領導創立的一個綜合性藝術社團,以戲劇的成就與影響最大

8、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最初主要開展戲劇活動,主要成員有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胡適、余上沅等。
9、 在上海創辦新月書店,他們倡導新格律詩,聞一多主張詩的「音樂美(音節韻律)、繪畫美(辭藻)、建築美(勻稱整齊)」
10、《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傑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代小說。
11、《故事新編》共有8篇,寫作時間從1922年起至1935年止,歷時13年,其中《補天》、《奔月》、《鑄劍》3篇寫作於1922-1926年間,屬於魯迅前期的作品。而《理水》、《採薇》、《出關》、《非攻》、《起死》比較集中地寫於1934-1935年,是魯迅後期之作。認為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的總集。
12、問題小說是充滿各種矛盾的社會現實和寫實派作家熱心上下求索的創作心態碰撞的產物,也是五四啟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結合的產物,它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精神心理的需求。代表作家冰心、葉紹鈞、許地山、廬隱、王統照等人。

13、中國詩歌會由左聯詩歌組發起組織的,成立於1932年9月,發起人有蒲風、穆木天、楊騷、森堡(任鈞)等,在1933年2月創辦機關刊物《新詩歌》,以注重詩歌的現實性、提倡詩歌的大眾化為主旨,史稱「新詩歌派」。影響較大的詩人有蒲風、穆木天、任鈞、楊騷、王亞平,柳倩等,代表人-蒲風,詩歌剛健質朴,面臨崩潰的動亂的農村和中國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緒,是蒲風詩歌的兩大主題。
14、七月詩派,是以文藝理論家胡風主編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為主要陣地而形成的一個現實主義抒情詩流派。主要代表人有魯藜、綠原、阿壠、曾卓、蘆甸、孫佃、化鐵、方然和牛漢等。
15、九葉詩派,是在40年代中後期形成的一個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詩歌流派。

16、京派:指30年代前後新文學中心南移上海後繼續在北京活動的一個自由主義作家群。
17、海派:除沈從文當年特指的張資平、曾今可、章衣萍等海派商業文人外,在這里主要指20年代後期開始活躍於上海的新感覺派。

18、現代派指施蟄存受現代書局委託創辦文藝刊物《現代》,所刊詩歌的作風不盡相同,但其中相當多的詩特徵突出而醒目,從藝術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傾向。

提示:
1、 五四後期從文學革命走向革命文學
2、 胡適由1919年提倡「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到1923年大力提倡「整理國故」,開始背離五四精神。
3、 魯迅創造於五四時期的白話短篇小說曾分別收入1923年8月由新潮社出版的《吶喊》和1926年8月由被北新書局出版的《彷徨》兩本小說集中。
4、 魯迅從事過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數量最多的是他的雜文,徹底的反封建的精神是貫穿他雜文始終的靈魂。
5、 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均為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精品。
6、 《狂人日記》中並用著兩種創作方法:實寫人物,用的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象徵主義。
7、 魯迅的小說在藝術上一方面大膽借鑒了西方小說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國傳統小說的長處,從而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魯迅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現代小說的發展。
8、 問題小說是提出一種問題,借小說來研究它,求人解決的。
9、 1933年出版了王統照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山雨》
10、 魯迅散文詩集是《野草》於1927年出版,標志著散文詩的成熟。
11、 異域色彩、宗教氛圍、愛情線索的交織融合構成了許地山初期小說傾向於浪漫主義傳奇的三個主要因素。實際上,隱伏在其下是作者深沉的身世之痛、家國之感和良苦用心。
12、 冰心的問題小說圍繞著「愛的哲學」經歷了發展變化的階段,從追尋到宣揚,最後信疑參半,這是冰心小說獨特的旋律。
13、 1923年1月冰心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詩集《繁星》,同年出版了她的短篇小說散文集《超人》。

14、 1927年發表的《過去》與1928年發表的《迷羊》,形成了郁達夫創造路向的轉折。他開創了現代抒情小說或稱「自我小說」的新體式。
15、 《賣蘿卜人》是中國現代最早出現的無韻詩,《窗紙》、《無聊》是現代最早的散文詩。
16、 周作人、錢玄同、劉半農、胡適等人在批判過程中倡導建立中國現代戲劇理論,其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戲劇當作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寫實主義戲劇。
17、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上大量嘗試散文詩創造的第一人。
18、 30年代的小說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就是「革命+戀愛」的小說模式出現。
19、 張恨水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史上的集大成作家。

簡答題:
(1) 五四文學的基本特徵:
一、理性精神的張揚(五四文化思潮對國民的作用在於啟蒙)
二、感傷的精神標記
三、個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國文學史上「個人」表現最突出的時期)
四、 創造方法的多樣化探索
(2) 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1、 善於抓取類型,畫出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使議論和形象相結合
2、 善於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展開邏輯嚴密的論證
3、 善於運用聯想,將不同時空發生的現象聯系起來分析,增強了作品的歷史底蘊和深邃內涵
4、 篇章短小精悍,筆墨凝練犀利,銳利如匕首投槍
(3) 郁達夫《沉淪》、》《出奔》、《遲桂花》的浪漫派抒情小說有何特點?
1、 自我的抒情。他的小說大多帶有「自敘傳」的色彩,在相當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作者個人出身、經歷、個性、氣質、教養、人際交遊、審美趣味。從初期的作品《沉淪》到《春風沉醉的晚上》、《茫茫夜》,直至《過去》、《遲桂花》沒有一個不帶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和精神氣質。而且第一人稱主觀敘事的角度尤為郁達夫所喜用,(在他全部50多篇小說中,採用第一人稱的就有40來篇。)
2、 感傷的抒情。他認為:「小說的表現,重在感情」,並且把「情調」二字視為衡量小說優劣高下的主要標准。
3、 結構的散文化。其小說既以抒情為中軸而輕視情節的結構,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說的散文化傾向,如《沉淪》雖無貫穿前後的情節線索,而主人公「他」的孤獨感、苦悶感及感傷情調卻一以貫之,形成作品內在的一種凝聚力量。因此它被視為郁達夫的代表作。
4、 流麗、清新的文筆。他的用筆與其主觀色彩、抒情傾向相契合,飽孕感情,富有色彩與節奏,一如春水行雲,流動感強,很少使用靜觀的筆觸敘事、抒情、寫景。如異國的蒼天皎日(《沉淪》),古都的蘆盪殘照(《小春天氣》)等,都顯出「清、細、真」的特色。
(4) 新文學始於文學革命,於20年代呈現繁榮景象,而新文學運動中,造成了現代散文的繁榮,也決定了現代散文的主要特點。
第一, 五四運動對於「人」的觀念的發現,影響於散文,便是表現個性,革新了散文的內容。
第二, 擴大了表現生活的范圍。
第三, 文體多樣,表現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 承受了世界文學的廣泛影響,英國的小品,蒙田的隨筆,尼採的箴言警句,屠格涅夫的散文詩,泰戈爾、廚川百村在20年代對我國散文的文體、風格都或直接或間接地發生過影響。
第五, 新文學運動初期和20年代的散文,都表現著散文作家們的深厚的學養,在思想、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5) 新的人文主義文學觀的四個特徵:
1、 根本是受外國的影響
2、 推崇情感輕視理性
3、 所採取的對人生的態度是印象的
4、 主張皈依自然並側重獨創

論述題:
(1)阿Q是一個什麼的人物形象,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其意義是什麼?
阿Q的人物形象: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傑出創造,也是最早被介紹到世界去的中國現代小說。而阿Q是被認為是一個落後不覺悟的、帶有精神病態的農民形象。

(2)對郭沫若詩集《女神》的論述。(P97——103)
第一部成熟的詩集,「五四」精神的代表,沖破樊籬,呼喚自由,泛神論

(3)對《子夜》的理解P172-177(吳蓀甫)
(4)對《駱駝祥子》的理解P184——189
藝術成就——人物形象——祥子、虎妞
(5)巴金代表作《家》的人物形象:高覺新、覺慧P197
(6)老舍的創作道路
(7)沈從文的創作特點《邊城》P210——212
(8)戴望舒詩歌創作的特點P216——219
(9)曹戲劇的意義與貢獻P242
(10)曹禺《雷雨》周朴園直接引起了2個家庭的30年的矛盾沖突
人物形象:(周朴園、繁猗)重點、周萍、魯媽

第一個十年的社團:
文學研究會P23 ;創造社P24 ; 新月社P80 ;

第二個:
左聯成立P132;中國詩歌會P213 ; 新感覺派P158 ;現代派P215 ;東北作家群派P203

第三個:
文協P255 ;七月詩派 P293;九葉詩派 P300

三十年代有較大影響的作品有:
茅盾的《蝕》(包括《幻滅》、《動搖》、《追求》三個中篇),《子夜晚》
巴金《滅亡》、《愛情三部曲》(包括《霧》、《雨》、《電》三個中篇)、《家》、《春》、《秋》、《春天裡的秋天》、《雪》、《新生》、《砂丁》
老舍的《貓城記》、《駱駝祥子》、《離婚》
葉紹鈞《倪煥之》
王統照《山雨》
魯彥的《憤怒的鄉村》
蔣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
柔石的《二月》
丁玲的《韋護》
沈從文的啊《邊誠》
蕭軍的《八月的鄉村》
蕭紅的《生死場》
李劼人的《死水微瀾》等

有影響的三部曲作品
茅盾的《蝕》三部曲、《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三部短篇)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長篇)、《愛情三部曲》
李劼人的「大波」系列(包括《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三部長篇)等

⑷ 中國現代文學史

1.南國社:時間:1927年 文學藝術團體 主要人物:田漢創辦。社內分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部,但以戲劇活動為主。1930年因參加左翼戲劇活動被國民黨查封。

2.身邊小說:時間:「五四」時期。代表人物及作品:郁達夫的《沉淪》《茫茫夜》《秋柳》《煙影》等身邊小說,郭沫若的未央》《殘春》《陽春別》《落葉》《漂流三部曲》和它的續篇《行路難》等等,陶晶孫的,《木犀》《音樂會小曲》王以仁《孤雁》…身邊小說不注重情節安排與人物塑造,是「隨筆式的」。

3.美文 :「文學、修辭、詩歌藝術的總體。」時間:1921年周作人發表《美文》提倡「記述的」、「藝術的」敘事抒情散文,「給新文學開辟出一塊新土地」。代表人物:冰心、朱自清、郁達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

4.新格律詩:詩體的一種。時間:「五四」時期 代表人物: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 新格律詩講究三美: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其體結構自由,段數、行數、字數沒有一定規格;語言有自然節奏而不用韻。

⑸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這是我們的課件,重點的部分,總結出了文檔,那麼傾情奉獻吧。
《現當代文學》復習;
1 古代文學:先秦—清末(1840年前)
近代文學:1840—1917年,古典文學向現代文學的過渡時期。
現代文學:1917年1月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為開端,到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會召開。
當代文學: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會以後的文學。
2 《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創刊,陳獨秀主編,創刊號登載陳獨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新青年》是中國現代思想的發端。
3 1917年1月,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大力倡導白話文。
1917年2月,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提出文學革命主張。這兩篇文章標志著文學革命的開端。
4 文學革命的意義:1、體現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啟蒙的特徵。
2、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重要力量。
3、促進了中國文學的現代性。
4、使中國現代文學走向世界。
5 文學研究會:1921年1月成立於北京,1932年解體。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成立的第一個純文學社團,發起人:周作人、鄭振鐸、茅盾等,描寫真實生活,反映社會問題,注重對外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強調「為人生而藝術」。
6 創造社:1921年6月成立於日本東京,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團之一。發起人: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田漢等。前期強調「為藝術而藝術」,認為對美的追求是藝術的核心,在文學理論上崇尚自我,注重個性,主張忠實的表現「內心的要求」,反對「為人生而藝術」,反對寫實主義。
7 從魯迅那裡,形成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大主要題材——農民和知識分子。
8 魯迅在歷史轉折關頭參與歷史發展的宣言,中國第一篇白話現代小說。《狂人日記》
9 《狂人日記》
主題:「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端」,充滿了尖銳而深刻的理性批判精神。
藝術特色: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創新,擴大了小說的審美張力,從不同的思路解讀「狂人」形象,可以得出不同的認識。
貢獻與價值:這些內容與形式上的現代化特徵,調整、更新了我國傳統的創作思維和審美習慣,具有為現代文學奠基的價值和劃時代的意義。
10 阿Q神勝利法:指弱者在強者面前得不到物質上的勝利(得到的只是欺侮和壓迫),又不去以自強的行動爭取勝利時所採用的一種虛妄、想像的精神安慰來緩解和沖淡心靈痛苦的方式,是一種消極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軟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徵。這是中國傳統和同時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徵。
11 阿Q的三個特徵:貧(無產者)、愚(思想落後)、弱(受到封建意識的毒害和人群的欺凌)
12 《祝福》之祥林嫂形象分析:
①通過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與封建夫權、族權相結合的神權對窮苦婦女造成的精神痛苦和毒害。
②祥林嫂悲劇性格的深刻性突出表現在她的美好品格和求生的希望被殘酷毀滅的過程中
13 魯迅唯一涉及愛情的小說——《傷逝》
14 《吶喊》、《彷徨》的藝術特色:
(1)打破了傳統小說的單一模式化,實現了小說的開放性和創造的可能性,把日記、雜文、詩歌、散文等各種文學形式技巧融入小說。
(2)對西方小說技巧的吸納。
(3)復線結構和復調主題。《吶喊》和《彷徨》這兩本小說集以生活體驗的深切、表現格式的特別與藝術上富有獨創性著稱,是中國現代小說成熟的標志。
15 《故事新編》創造了「古今雜糅」的藝術手法。
16 魯迅的看客:是魯迅小說中獨特的「互看結構模式」——這是魯迅對歷史人的喜劇和悲劇性認識。以看客的麻木和殘忍來觀照中國人的沉睡和不覺醒。看客在魯迅小說中是一個龐大的「無個性群體」,常常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群像,他們對進步力量的無知,構成了封建吃人禮教的輿論傳播工具和幫凶。
17 魯迅的國民性:所謂國民性,是指一個民族由於生活在同一地區,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區別於其他民族的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價值尺度、道德規范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識、民族風格等。
18 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態度:魯迅反的不是「傳統文化」,而是「文化傳統」——那種不把人當人看、蔑視個人價值與尊嚴從而造成幾千年「吃人」歷史的專制主義。
19 魯迅的貢獻:
1、在創作方面:開創了中國20世紀現代文學的新傳統,推動了新文學的現代化。
2、在我國現代文學的理論探討與思想斗爭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3、在外國文學譯介和中國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貢獻。
4、進行社團活動、組織培養新文學隊伍方面的貢獻。
5、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
20 魯迅的精神
1、強烈的愛國主義和現實主義精神;
2、韌性的戰斗精神;
3、博才眾長,勇於創新的精神。
21 問題小說的特徵與缺失:
1關注社會人生問題的現實精神
2題材廣泛,涉及面廣
3缺失:社會功利性與概念化
22 冰心的知識點:
(1)聖母頌 「母愛」
(2)童心曲 「童真」
(3)自然贊 「自然」
23 許地山的知識點:
作品特點:多寫緬甸、印度等異域生活,充滿了南國情趣。
24 魯迅之鄉土文學:所謂「鄉土文學」,主要就是指這類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重的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
25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興起的原因
小說主張再現作家的生活和內心處境,不強調對外部世界的描寫,側重作者心靈、心境的大膽敞露,揭示個人內心隱秘和靈與肉的沖突,尤其是處在變態社會中人的變態性心理,以此向封建舊道德和禮教宣戰。
26 《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 作者是郁達夫
27 郁達夫的知識點
主題
1、突出表現五四青年對人性解放地追求和被生活擠出軌道的「零餘者」的哀怨。
2、鮮明的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情懷。
特點
1、自我寫真。(大膽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誠摯)
2、感傷的抒情。單純的感傷抒情格調,憂郁、頹廢、懺悔情緒。作品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感傷美和自然美
3、結構的散文化。小說善於創造風景畫,呈現出強烈的詩情畫意,用瞬間萬變的自然景物來創造和渲染氣氛
28 80年代傷痕文學: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一批通過對文革生活及文革後人們的精神創傷的真實描寫、大膽揭露、憤怒鞭撻,悲劇性地展現了那一場社會動亂及其給人們造成的肉體和精神上的永不可平復的「傷痕」的作品。
29 反思小說:指七八十年代之交開始出現的對建國三十多年來的歷次政治運動和社會的曲折發展過程及其對人的命運的影響進行了冷靜反思、重新審視的小說創作潮流。
30 知青小說:知青小說的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作品的內容多為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後來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
31 梁曉聲的知識點:作品歌頌知青的悲壯的英雄主義。
32 改革小說:改革小說出現於70年代末,80年代前半期形成高潮。反映改革開放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社會生活、思想觀念、文化心理的變革與沖突的文學創作潮流。
33 風情小說:以特定地域、特定歷史時期的風俗文化、風土人情為主要審美對象的小說。
34 汪曾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35 賈平凹的知識點:1983年以後,「商州系列」小說,開始引起文學界注意。
36 尋根小說:80年代中期,作家不再滿足於用社會政治的眼光來看待現實生活,而是開始思索深層的民族文化問題,對傳統文化予以審視、剖析、繼承,稱之尋根小說。
37 先鋒小說:指的是80年代以來具有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傾向的小說創作潮流。「
38 新寫實小說:新寫實小說是對普通人們庸常生活的關注與描寫,對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芸芸眾生的生存狀態、生命狀態、精神狀態的關注與體驗。
39 新寫實小說的特點:
1、庸常人生的平時敘寫
2、生活流式的敘事結構
3、世俗化的平易語言
4、自然悲婉的審美風格
40新歷史小說:和新寫實小說同根異生,只是把時空領域推移到歷史之中,大致限定在民國時期,且避免了在此期間的重大革命事件 。
41 《嘗試集》:中國新文學史上最早的新詩集 作者 胡適
42 初期白話的貢獻:
1、運用明白易曉、自然現成的白話語言作詩
2、講究自然的音節,不求對仗和舊韻
3、追求詩體的大解放
43 初期白話的不足:
1、詩歌過於平實,情感濃度不夠,想像力不足,缺少詩歌的意味
2、語言上散文化傾向,使詩歌失去了韻律感和節奏感
44 現代詩歌奠基之作:郭沫若的《女神》
45 《女神》的主題內涵
一 反抗、破壞、創造的主題。
(1)「反抗」,源自人的解放與覺醒;「破壞」,基於現實的黑暗、冷酷、腥穢;「創造」,是人類得以前行的動因。
(2)「五四」精神:懷疑、批判、反抗、破壞、創造。
(3)《鳳凰涅磐》、《女神之再生》集中表現了上述主題。
二 愛國主義的主題
爐中煤》、《鳳凰涅磐》、《女神之再生》 。
「五四」是中國現代新型文化的青春期,郭沫若的愛國也表現為對「青春中國」、「新中國」的嚮往與追求。
三 歌頌「偶像破壞者
公開宣稱「我又是一個偶像破壞者呦」,「便是天上的太陽也在向我低頭」。
這個「自我」是詩人自己,也是當時千千萬萬要沖出陳舊腐朽的牢籠,要求不斷毀壞、不斷創造、不斷努力的中國青年。
四 對「勞工神聖」的景仰和頌揚
五 對大自然的禮贊
46 《女神》的藝術特色
1、個性化
2、抒情性
3、自由精神
4、浪漫情懷
5、創造性
47 《女神》意義上的不足:不足:過於強調自由的形式,缺乏詩性和韻味,適宜朗誦,不宜品味。
48 新月派的任務:「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
(代表人物 聞一多 徐志摩)
49 新月派的詩歌主張
1、「理性節制感情」的美學原則
2、提倡以「和諧」、「均齊」為新詩的審美特徵
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音樂美:音節的整齊與和諧
繪畫美:辭藻的美,視覺鮮明的色彩感
3、倡導新詩的現代格律化
50 新格律詩:中國現代新詩的一種形式。五四以後出現的新詩中不同於自由詩,又有別於傳統詩體,沒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詩體。(聞一多最早提出)
51 徐志摩詩作特點
1、構思精巧,意象新穎
2、韻律和諧,富於音樂美
3、詞藻華麗,風格清麗,呈現出明顯的色彩美
4、章法整齊,形式靈活
52 祥子悲劇命運的主觀原因:
(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血肉豐滿的都市個體勞動者的典型形象。)
1、祥子與生俱來的小農意識,狹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個人奮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劇主觀因素中最根本的一點。
2、祥子個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點。比如在接踵而來的打擊面前逐漸滋生的自暴自棄,在把握自己上缺乏足夠的自製能力。
祥子悲劇命運的客觀原因
1、二三十年代動盪的社會背景,把人變成鬼的舊社會的逼迫。
2、車廠主女兒的誘騙。
53 虎妞的形象:
虎妞的性格呈現出二重性
1、沾染了剝削階級家庭給她的好逸惡勞,善玩心計和市儈習氣。虎妞本身又是劉四爺的另一種壓迫對象和犧牲品。
2、虎妞對於祥子,有感情,要控制祥子。
虎妞是祥子向上進取的阻力和障礙,是導致祥子走向墮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54 老舍的文學貢獻:
1、多層面的描繪出中國市民文化的復雜性。
2、揭示了文化轉型期中國人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3、在小說敘述上顯示了中國傳統小說向現代小說的轉化,又融合了西方小說的技巧。
4、語言純凈、通俗,具有北京地域特點
55 京派:「京派」是魯迅提出的一個概念。主要指30年代以《駱駝草》《大公報》為主要陣地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義作家群,代表:朱光潛、沈從文。他們將「和平靜穆」作為美學追求的最高境界,強調文學與時代、政治的距離,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學價值。
56 海派:海派是沈從文在文學批評時提出的概念。以30年的上海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城市商業文化與消遣文化畸形發展的產物,他們依託於文學的市場,既享受著現代都市文明,又感染著都市的「文明病」。代表作家:張資平、葉靈鳳。
57 《邊城》沈從文邊的「牧歌」情味和感傷情緒:
1.用人物象徵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
2.《邊城》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3.鄉情風俗、自然景緻與人事命運渾然一體的優美境 界,美麗得令人憂愁的牧歌情調。
58 沈從文獨特的文學價值:
1、遠離時代主流的文學價值觀
2、對鄉土中國的關註:民族性的思考
3、從容、靜穆的民族文化品格的追尋
59 巴金的知識點:「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60 《家》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巴金
①高老太爺的形象:高老太爺是這個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統治者,他的專橫、衰老和腐朽,象徵著舊家庭和專制制度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
②覺慧——家的掘墓人:作為封建專制的叛逆者,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典型。他對舊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終出走,表現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長。作家在覺慧身上寄託著對青春的贊美和生活的信念,他是最能打動青年的心的形象。他身上既有熱情、叛逆、追求的「五四」精神,又有「五四」青年難免的歷史局限與弱點。
③覺新——家的守墓人:這部小說最見藝術功力的人物形象是覺新,他是一個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卻又怯於行動的「多餘的人」,是封建家庭和舊禮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劇典型。思想與行動的矛盾使他經常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擺脫嚴酷的自我譴責,這些都大大加強了人物的悲劇性。作者對覺新充滿同情,同情之中又不無批判。
61 中國現代通俗小說第一人:張恨水(名氣最大、作品最多、水平最高)
62 張恨水大家族興衰之《金粉世家》:
1.《金粉世家》中的金傢具現了中國由傳統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渡特徵。
2.《金粉世家》中家庭敗落的敘述更側重於世俗的金粉生活的渲染,而不是社會制度的控訴。
63 冷清秋的形象:新舊參合
身份:女學生與女才子
性格:世俗與清高
選擇:反抗與隱遁
64 《金粉世家》的價值
1、浮世繪般地描寫傳統向現代轉型過程中 中國世俗生活與觀念的變遷
2、描寫了缺少革命性因素的舊家族的命運
3、提供了女性主體選擇的特殊(傳統型)個案:冷清秋
4、繼承並發展了章回體的傳統敘述體式
65 曹禺《雷雨》人物之繁漪:她是《雷雨》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她是五四運動以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愛敢恨,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繁漪這一悲劇形象,是曹禺對現代戲劇的一大貢獻,深刻地傳達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主題。
66 《雷雨》的悲劇性下層婦女被離棄的悲劇
上層婦女個性受壓抑的悲劇 青年男女得不到正常愛情的悲劇
青春幻夢的破滅的悲劇 勞動者反抗失敗的悲劇
67 錢鍾書的代表作:《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圍城》、《管錐編》
中國近代文壇中唯一一位通曉古今中外文學的才子。
68 《圍城》的知識點
①享有「新《儒林外史》」之譽,以深邃的人生洞見和幽默靈透的文筆成為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經典。
②這本書揭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和人性的盲目。
藝術特色:1)善用比喻
2)高超的諷刺手法 、對人性弱點的嘲諷;對學風的嘲諷
3)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色
69 張愛玲小說基本內容:
1、摹寫各式戀情:《封鎖》、《花凋》、《心經》、《茉莉香片》
2、摹寫各式婚姻:《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琉璃瓦》、《十八春》
3、摹寫男女同居:《連環套 》、《紅玫瑰與白玫瑰》
70 張愛玲《金鎖記》中金鎖的比喻意:黃金的枷鎖,被黃金欲壓得變形/異化了的人
71 張愛玲小說的創作風格:
1、情調悲涼,大多是關於文明與人性的哀歌。
2、 「古典小說的根底」和「市井小說的色彩」融為一體。
3、 張愛玲的作品還具有既傳統又現代的特點。
4、 語言介乎新舊雅俗之間。
72 朦朧詩:它指稱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以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梁小斌等為代表的一批在「文革」中成長的青年詩人的具有探索性的一股新詩潮。它多強調主體的真實,追求象徵性與意象化的表現手法,蘊含著感傷情調和反叛精神。
73 顧城:被舒婷稱為「童話詩人」,他詩歌的魅力是來自那種童話般的跡近「純潔」的幻想。
74 朦朧詩藝術審美特質:
1、意象化
(1)揚棄具象化直述,以繁復意象傳達心緒
(2)意象的自由迭加,形成意象的多義性闡釋
2、象徵性: 以可感知的具體事物來比擬或暗示不可感知的抽象事物,使詩歌的意象具有隱喻性而帶來含蓄美。
3、跳躍性: 按照詩人情感的流向和想像的邏輯來安排時空秩序,造成詩歌結構的流動跳躍
75 余華——先鋒派小說《活著》
存在主題: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活著》思想內涵:1、生命的脆弱易逝。在死亡面前,生命顯得輕若鴻毛。
2、命運的變幻無常。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人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
3、「活著」成為人終極的目標與理想,人們忍受著生活賦予的種種苦難。
76 余華沒有將先鋒小說進行到底,在一片贊揚聲中突然轉向,其原因有三:
其一,來自先鋒文學自身局限的不可超越性。(作為先鋒,必須始終保持和社會、大眾、傳統、世俗的距離,甚至對立,因此,遭到誤解和忍受寂寞成為必然;一旦被接受,又會失去先鋒性,這是先鋒作家和先鋒文學共同面臨的不可逾越的悖論和局限性。)
其二,世俗的誘惑。(任何作家都希望作品得到讀者的認可 ,所以,作為先鋒作家,時刻都有背叛的危險,這個危險就是無處不在的世俗誘惑:世俗利益和世俗生活時刻在向作家招手,一個作家,只要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就不可能完全拒絕這種誘惑。)
其三:來自作家自身。(作家的生命在於不斷創新,先鋒作家更是以創新為標志的,其情緒、心態、思想、觀念不可能不變。因此,余華和其他的先鋒作家的轉變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⑹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哪些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阿Q正傳》、《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1、《阿Q正傳》

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5、《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作品簡介: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該作品曾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⑺ 中國現代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這個問題比較大,得細分:一、散文類的作家主要是以下幾位在文學上比較有造詣:
1、席慕容:主要散文作品
《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寫給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攝影+文字),《貝殼》選入初中課本.《蚌與珠》(與小思的《蟬》收入中學生課本人版短文兩篇)、《鄉愁》(詩歌)。《外婆和鞋》被選入小學課本短文.
2、林清玄:代表作有:《心靈上的百合花》、《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3、劉白羽:《紅瑪瑙集》 《海天集》 《秋陽集》 《臘葉集》
4、楊朔:他的作品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綉水》、《茶花賦》、《海市》、《鐵騎兵》等。楊朔是當今文壇一再精闢闡述散文詩化理論,並認真實踐,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作家。
5、秦牧:我國著名文學大師,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選》,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長河浪花集》二、小說類作家作品1、巴金《愛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霧、雨、電),《寒夜》2、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3、矛盾《子夜》4、錢鍾書《圍城》5、孫犁《白洋淀紀事》…………………………太多太多……………………

⑻ 《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00》和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相似的嗎 考研都要買嗎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里:第一個十年(1917——1927年),第二個十年(1928——1938年6月),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所以兩者是不相同的。建國以後到2000年被劃分為當代文學。所以你可以選擇買其中的一本。不知道你考研的重點是啥。我再提供另一個方案,買《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著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洪子誠著,都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內容豐富,而且不會重復。兩本書大概要花60元RMB,相信會對你有幫助的。我提供的只是參考哦,多問問資深人士。

⑼ 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詩歌

新詩的成熟期
有了以徐志摩、聞一多為代表的新月派,有了以李金發為代表的象徵派,再有了馮至的抒情詩和魯迅的散文詩,中國新詩可以驕傲地說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即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詩歌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一是"大眾化"(非詩化)的革命詩歌的活躍,一是"貴族化"(純詩化)的現代派詩歌的崛起。
1928年1月,聞一多的第二部詩集《死水》由新月書店出版,這是標志著當時詩歌藝術水平的重要詩集。這年2月和3月,郭沫若的《前茅》和《恢復》先後由創造社出版,則代表著一個無產階級詩歌運動的開始。這年8月,戴望舒的《雨巷》一詩在《小說月報》上的發表,又標志著一個現代大詩人的"橫空出世",他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30年代的現代派被看作是"後期新月派"與20年代末的象徵派演變而成的,而《雨巷》則被看作是顯示了由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勢。這年創刊的《新月》月刊,成為"後期新月派"形成的標志,這年12月,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詩在《新月》上的發表,也被看作是當時詩壇的一個重要收獲。
1929年4月,戴望舒的《我的記憶》由上海水沫書店出版,是這年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特別是詩集中的《我的記憶》一詩,既被看作是戴望舒詩歌藝術探索上的一次轉折和自己風格形成的開始,也被看作是現代派詩歌的起點。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胡也頻的《也頻詩選》、馮至的《北游及其他》,以及劉大白的《賣布謠》等。
1931年,是新月派最後輝煌的一年,這年1月,徐志摩主編的《詩刊》創刊,梁實秋在創刊號上發表了著名的《新詩的格調及其它》,陳夢家則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了《夢家詩集》。這年8月,徐志摩還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詩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猛虎集》。這年9月,陳夢家編選的《新月詩選》出版,收入了18名新月詩人的作品,其中還包括林徽因、沈從文等京派作家的作品,給新月派詩歌作了一個總結,預示著新月派的結束,而這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空難中逝世,則正式宣告了新月派的終結。在這年去世的重要詩人殷夫,他被看作是"紅色鼓動詩"的創造者,繼承了蔣光慈開創的政治抒情詩和郭沫若開創的無產階級詩歌的傳統,是30年代最重要的政治抒情詩人。這年2月7日,他與柔石、胡也頻等左翼青年作家一起,被國民黨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他生前編輯的詩集《孩兒塔》也因此未能出版。魯迅曾為他的這個詩集作序《白莽作〈孩兒塔〉序》,對他的詩給予了高度評價。
也許是巧合,新月派剛剛在1931年謝幕,現代派就在1932年登場。1932年5月,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創刊,宣告了現代派的正式亮相,"現代派"也因此刊物而得名。在這年正式亮相的還有"中國詩歌會",這年9月,由蒲風、穆木天、任鈞、楊騷等人發起成立的中國詩歌會,以詩歌大眾化為主張,是一個以新月派和現代派作為對立面而成立的詩歌社團,也被看作是繼殷夫之後最重要的左翼詩歌力量,也是當時無產階級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33年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是這年7月臧克家的第一部詩集《烙印》的出版。這部由聞一多作序的自費出版的詩集,一面世就引起了文壇的關注,茅盾甚至認為"在目今青年詩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許是最優秀中間的一個了"。臧克家的詩在形式上主要受新月派的影響,而在內容上則主要表現鄉土的生活和中國農民精神上的"堅忍主義",被看作是30年代鄉土詩歌的代表。這年的重要事件還有林庚的《夜》、戴望舒的《望舒草》等詩集和中國詩歌會的刊物《新詩歌》的出版,以及茅盾的《徐志摩論》等的發表。
1934年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是艾青的出現。這年5月,他於前一年在獄中寫成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在《春光》月刊上,立即引起人們的注目,被胡風稱為"吹蘆笛的詩人",而大家從艾青吹奏的這支從"彩色的歐羅巴"帶回來的蘆笛聲中,人們也看到了西方象徵派大詩人凡爾哈侖和波特萊爾的影響。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臧克家的長詩《罪惡的黑手》、蒲風的《茫茫夜》、朱湘的《石門集》等。
1935年是現代派詩歌繼續活躍的一年,這年10月,戴望舒主編的《現代詩風》創刊,雖然只出版了一期,卻擴大了現代派詩歌的影響,這年12月,還出版了另一位重要的現代派詩人卞之琳的第二部詩集《魚目集》。此外,還有田間的《未明集》和蒲風的《六月流火》面世。
1936年和1937年被看作是現代派詩歌創作的極盛期,同時,也因為"國防詩歌"口號的提出而使詩歌大眾化運動達到高潮。在現代派方面,在1936年3月,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三位現代派詩人出版了著名的詩合集《漢園集》,內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廣田的《行雲集》、卞之琳的《數行集》;這年10月,以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戴望舒為編委的《新詩》月刊創刊,壯大了現代派的聲威;在隨後的四個月內,又有徐遲的《二十歲人》、艾青的《大堰河》、戴望舒的《望舒詩稿》等重要詩集出版。在國防詩歌方面,1936年10月,由全國14個詩歌團體組成的"中國詩歌作者協會"的機關刊物《詩歌雜志》創刊,同時,蒲風的《鋼鐵的歌唱》作為"國防詩歌"叢書之一由詩歌出版社出版,1937年,又有蒲風主編的《中國詩壇》創刊。此外,田間在1936年7月還出版了他的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
4.新詩的深化期
1937年7月7日爆發的抗日戰爭,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這時開始的"八年抗戰"和隨後進行的三年內戰,使中國一直處於動盪的戰爭時期,所有的文學創作也都打上了戰時的烙印,因此,從這時起的12年的文學,現代文學又通稱為"40年代文學"。在這時期的詩壇上,最為重要的兩個詩派,就是以現實主義為特徵的"七月詩派"和以現代主義為特徵的"九葉詩派"。
1937年抗戰爆發後對詩壇影響最大的事件是這年9月胡風主編的《七月》雜志的創刊。《七月》雖然發表各種體裁的作品,但以詩歌影響最大。這個刊物上發表詩歌的有艾青、田間等30多位詩人,他們大多是"初來者",在風格上也多受艾青、田間的影響,形成了一個風格相近的詩歌流派"七月詩派",也是40年代最大的一個詩派。同時,由原中國詩歌會成員穆木天和蔣錫金主編和以原中國詩歌會成員為主要作者的《時調》半月刊,於這年11月1日在武漢的創刊,對於提倡群眾性的詩歌朗誦運動,產生過較大影響。
1938年幾乎所有的詩歌作品都與抗戰有關。其中,影響最大的詩歌活動是這年8月由延安戰歌社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在延安發起的街頭詩運動。這年發表的重要作品有田間的《給戰斗者》、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向太陽》(長詩)、《我愛這土地》和柯仲平的《邊區自衛隊》(長詩)等,出版的主要詩集有郭沫若的《戰聲集》、高蘭的《高蘭朗誦詩集》等。
1939年的重要作品主要有艾青最有代表性的詩集《北方》、鄒荻帆的《塵土集》,以及柯仲平的長詩《平漢路工人破壞大隊》等。這時的昆明,在大後方的最高學府"西南聯大"里,聚集著不少著名的詩人,如朱自清、聞一多、卞之琳、李廣田等,圍繞在這些老詩人身邊的是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王佐良等一大批新詩人,形成了一個特殊詩歌氛圍。
1940年的主要收獲是卞之琳的《慰勞信集》和艾青的《曠野》,此外還有臧克家的《淮上吟》和鄒荻帆的長詩《木廠》。
1941年和這以後的幾年中,都是"七月詩派"和"九葉詩派"的詩人最為活躍的時期。1941年7月在桂林創刊的《詩創作》由於有延安詩人的投稿,曾產生過較大影響。10月和11月,由鄒荻帆、曾卓、綠原、冀汸等七月派詩人編輯的《詩墾地》叢刊和由艾青主編的《詩刊》先後在大後方的重慶創刊,年輕的現代派詩人徐遲也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詩集《最強音》。此外,還有艾青著名的詩歌理論經典《詩論》。
1942年,鄒荻帆等人創辦的《詩墾地》在重慶的《國民公報》上又開辟了一個副刊,而七月派的許多重要詩人都開始陸續推出自己的詩集,胡風有《為祖國而歌》、阿壠有《無弦琴》、冀汸有《躍動的夜》、綠原有《童話》等。現代詩派最重要的收獲則是馮至的《十四行集》和卞之琳的《十年詩草》。此外,力揚在這年發表的長篇敘事詩《射虎者及其家族》也曾有較大影響。
1943年前後,桂林幾乎成為了詩歌的出產中心,在前一年集中出版了胡風、阿壠、冀汸、綠原和馮至、卞之琳等人的詩集後,這年又推出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臧克家的《泥土的歌》、魯藜的《醒來的時候》和田間的舊作《給戰斗者》等。在重慶還出版了孫望、常任俠編輯的大型詩選《現代中國詩選》。這年面世的重要詩論還有朱光潛的《詩論》和聞一多的《時代的鼓手》。
1944年的重要收獲是馮文炳(廢名)的《談新詩》和李廣田的《詩的藝術》兩部詩論集,這年出版的主要詩集則有廢名、開元的《水邊》、路易士的《出發》、力揚的《我底豎琴》、曾卓的《門》,以及臧克家的《十年詩選》等。
1945年的重要收獲主要集中在穆旦和何其芳兩人身上,穆旦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探險隊》,而何其芳則出版了代表著他不同風格的兩部詩集《預言》和《夜歌》。
1946年出現的兩部重要詩集,一是解放區民歌運動的代表作、李季的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一是國統區諷刺詩的代表作、袁水拍以"馬凡陀"的筆名創作的《馬凡陀的山歌》。此外,還有杜運燮的《詩四十首》、臧克家的《寶貝兒》、任鈞的《任鈞詩選》、馮雪峰的《靈山歌》等。
1947年在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是臧克家與曹辛之等人在上海組成"星群"出版社,並以"叢書"的形式出版了《詩創造》月刊,還出版有《創造詩叢》12種,包括有七月派的蘇金傘、九葉派的杭約赫(曹辛之)、唐湜等人的詩集。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穆旦自費出版的代表作《穆旦詩集》、田間的敘事長詩《她也要殺人》、張志民的敘事長詩《死不著》等。此外,還有朱自清的論文集《新詩雜談》等。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於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系,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後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這年也是九葉詩派大豐收的一年,他們相繼出版的詩集主要有辛笛的《手掌集》、穆旦的《旗》、陳敬容的《盈盈集》、唐祈的《詩第一冊》,出版的詩論和詩論集還有袁可嘉的《新詩戲劇化》和唐湜的《詩的新生代》等。此外,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戴望舒的《災難的歲月》、郭沫若的《蜩螗集》、綠原的《又是一個起點》、袁水拍的《馬凡陀山歌》續集,以及聞一多編選的《現代詩鈔》等。
1949年第一次文代會前出版的主要詩集,一是九葉派詩人杭約赫的《復活的土地》和鄭敏的《詩集(1942-1947)》,一是解放區民歌運動的另一部代表作、阮章競的敘事長詩《漳河水》。

《新青年》: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創刊於上海,原名《青年雜志》,陳獨秀主編。「五四」前後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同時進行了新文化運動和文學改革運動。創刊號發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學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張,1917年初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正式掀起文學革命。1918年5月,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表於其上。該刊還廣泛譯介外國文學。1920年9月,它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機關刊物,1926年終刊。

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發表於《新青年》,是倡導文學革命的第一篇理論文章,對文學革命在理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提出文學改良應從「八事」入手: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文章宣揚的是一種反擬古主義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想,從不同角度針貶了舊文壇的復古主義和形式主義流弊,粗淺的觸及了文學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文學的時代性與社會性以及語言變革等問題,初步闡明了新文學的要求和推行白話文的立場。

文學革命論:1917年2月發表於《新青年》,表明了更堅定的文學革命的立場,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新文學的征戰目標。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從內容到形式對封建舊文學持批判否定態度,主張以革新文學作為革新政治、改造社會之途。

「人的文學」: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學》,對當時的文學革命影響很大。周作人從個性解放的要求出發,充分肯定人道主義,強調一種「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義為本,對於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的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認為新文學即人的文學,應充分表現「靈肉一致」的人性。這深深影響了五四時期表現個性解放主題的創作,「人的文學」成為五四時期文學的一個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學》中,周作人進一步闡述「人的文學」的主張,強調文學須應用於人生上,提出「普遍」與「真摯」的原則,並申明「以真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學觀念,這對五四時期尤其是為人生派的創作影響很大。

學衡派:得名於1922年1月在南京創辦的《學衡》月刊,主要成員有東南大學的梅光迪、胡先驌、吳宓等,他們既是歐美留學生,又是大學教授。他們以《學衡》為陣地,打著「學貫中西」旗號,提倡尊孔讀經、復古倒退,攻擊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和開始在中國傳播的馬列主義。1933年,《學衡》停刊。

甲寅派:得名於《甲寅》雜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復刊後,成為章士釗等宣傳復古思想,反對白話文,為鎮壓進步學生運動製造輿論,維護反動軍閥統治,抨擊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經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陣營的奮力批駁,甲寅派很快敗下陣。至此,白話與文言之爭以白話文的勝利而告終。

鴛鴦蝴蝶派:始於20C初,盛行於辛亥革命後,得名於清之狹邪小說《花月痕》中的詩句「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因其內容多寫才子佳人情愛,又因鴛蝴派刊物中以《禮拜六》影響最大,故又稱「禮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亞、周瘦鵑、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禮拜六》《小說時報》《眉語》等。他們的文學主張,是把文學作為游戲、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說為骨幹、情調和風格偏於世俗、媚俗的總體特徵。代表作有徐枕亞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廣陵潮》。這股文學思潮存在時間較長,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這一流派的出現有社會和文學自身原因,在從古代小說到現代小說的過渡期間起過一定的承前啟後作用。

自己體會吧

熱點內容
無心法師系列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4-11-02 06:19:40 瀏覽:921
葉瑾棉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02 06:08:12 瀏覽:351
虐心小說現代言情名 發布:2024-11-02 06:06:21 瀏覽:159
求最好看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4-11-02 06:04:57 瀏覽:543
軍人的小說言情現代 發布:2024-11-02 06:04:12 瀏覽:549
好書包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4-11-02 06:02:37 瀏覽:546
男主高冷有肉的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02 05:34:45 瀏覽:316
tfboys小說免費完結 發布:2024-11-02 05:34:37 瀏覽:114
感人的狗小說言情 發布:2024-11-02 05:26:33 瀏覽:812
都市遮手遮天有聲小說下載 發布:2024-11-02 05:20:06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