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學與都市小說
A. 左翼文學是什麼
左翼文學運動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五四文學革命後最重要的文學運動。它所形成的文學理論在新文學界舉足輕重,保持著強大的、主導性的影響。
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左翼文學思潮不但是時代的主導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學的一部分。這一時期的中國左翼文學將自己與祖國被壓迫人們的命運、與世界被壓迫人們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國左翼思潮的兩個鮮明的特徵。
左聯是中國左翼文學作家聯盟的簡稱,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1936年解散。主要發起人有魯迅、沈端先、馮乃超等,魯迅在成立大會上作了著名的《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是其綱領。主張馬克思主義批評方法去評判現存的文學現象,強調對社會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強調作家的世界觀和作品的真實性。主要文學活動:成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翻譯、介紹和研究工作;努力輸入蘇聯及其他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文學作品;還積極推動文藝大眾化運動。
左翼文學運動給中國帶來了有實踐經驗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蘇聯的「無產階級文化派」、「拉普」和波格丹諾夫的「文藝組織生活」論均成為中國左翼文學的理論來源。魯迅、瞿秋白、茅盾、胡風、周揚、馮雪峰等人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是用經過蘇聯革命實踐檢驗過的馬克思主義來總結中國左翼文學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依據社會潮流闡明作者思想與其作品底構成,並批判這社會潮流與作品傾向之真實否」(馮雪峰《社會的作家論·題引》)的優秀文學理論作品,對中國左翼文學直至以後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左翼文學運動加速了中國文藝大眾化的發展步伐。經過1930年關於文藝通俗化、舊形式的採用和新形式的創造、1932年文藝大眾化的任務、內容以及方法、形式、1934年關於大眾語言和文字拉丁化這三次大的討論,以及工農兵通訊員運動、街頭文學運動等實踐活動,左翼文學運動有力的促進了中國文藝的大眾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左翼文學
B. 在表現城市生活題材上左翼小說、京派小說、海派小說有何不同
在左翼作家的筆下,現實主義的傾向非常濃厚,如蕭紅;
在海派作家筆下,以描寫都市生活為主,商業氣息濃厚,如施蟄存;
在京派作家筆下,追求性靈的回歸、人性的歌頌尤為突出,如廢名
C. 左翼小說和左翼文學是一個概念嗎
後者包含前者,不是一個概念。左翼文學包括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如魯迅為代表的雜文,茅盾的小說,殷夫的詩歌,田漢的話劇等各種形式的文學。
左翼文學運動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五四文學革命後最重要的文學運動。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國左翼思潮的兩個鮮明的特徵。
左聯是中國左翼文學作家聯盟的簡稱,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1936年解散。主要發起人有魯迅、沈端先、馮乃超等,魯迅在成立大會上作了著名的《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是其綱領。主張馬克思主義批評方法去評判現存的文學現象,強調對社會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強調作家的世界觀和作品的真實性。主要文學活動:成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翻譯、介紹和研究工作;努力輸入蘇聯及其他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文學作品;還積極推動文藝大眾化運動。
D. 京派文學與同時代的左翼文學,現代派文學的各自特點是什麼
樓主說的該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段時期吧。
京派文學
一般後來講京派文學,是與海派文學相對應的。「京派」作家在思想和藝術傾向上較為復雜;大體上,他們是一面揭露社會的不平,一面又懼怕革命與破壞。他們把人生理想寓於自然美、人性美,尤其是鄉土的人情美之中,來與現實的丑相對抗。他們強調文學是作者感受的強烈表現,並有意識地讓它與政治保持一定距離。他們,文風自然誠朴,對人生有一種執著的追求,文學修養也比較深厚,並接近人民的生活,有的則直接來自底層。他們反對脫離社會的唯美派文學,但與革命現實主義文學也不相容。
京派的基本風貌、特徵:贊頌純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揚抒情寫意小說的長處,熔寫實、記「夢」、像征於一爐;平和、淡遠、雋永的風格;簡約、古樸、活潑、明凈的語言。
京派文學與左翼文學最大區別是,京派強調文學與時代、政治的「距離」,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學價值。
左翼文學
左翼文學有三個基本特點。1、左翼文學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和文藝思想,把人生和人性放在社會歷史的宏觀背景中考察。2、社會價值高於審美價值,是左翼文學價值取向和政治化傾向的具體體現。3、文學創作"社會化"傾向加重,是左翼文學政治化傾向的又一體現,以重視分析社會客體、流貫理性精神為特點。
現代派文學
講現代派可以從新感覺派說起。其為最完整的一支現代派小說。現代人的眼光,新異的現代形式,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在中國的引入。(新感覺派是海派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
「現代派」的特色與傾向:表現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與病態,提供了另一類型的都市文學;引進多種現代派手法,在小說結構、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創新;對人的「精神內海」的表現,有新的開掘。醉心於表現二重人格;有某種悲觀絕望、頹廢色情的傾向。
E. 什麼是左翼文學
左翼文學運動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五四文學革命後最重要的文學運動。它所形成的文學理論在新文學界舉足輕重,保持著強大的、主導性的影響。
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左翼文學思潮不但是時代的主導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學的一部分。這一時期的中國左翼文學將自己與祖國被壓迫人們的命運、與世界被壓迫人們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人民性和世界性是中國左翼思潮的兩個鮮明的特徵。
(5)左翼文學與都市小說擴展閱讀
左翼文學運動給中國帶來了有實踐經驗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蘇聯的「無產階級文化派」、「拉普」和波格丹諾夫的「文藝組織生活」論均成為中國左翼文學的理論來源。
魯迅、瞿秋白、茅盾、胡風、周揚、馮雪峰等人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是用經過蘇聯革命實踐檢驗過的馬克思主義來總結中國左翼文學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
是「依據社會潮流闡明作者思想與其作品底構成,並批判這社會潮流與作品傾向之真實否」(馮雪峰《社會的作家論·題引》)的優秀文學理論作品,對中國左翼文學直至以後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F. 結合具體作品談談你對左翼小說與京派小說、新感覺派小說對現代都市生活的表現和貢
3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現代都市消費文化環境的形成和發展,使都市生活成為了當時的文學家們圍繞著讀者與市場展開新一輪爭奪戰的焦點。而對都市生活的表現,在當時也成了各大流派文學創作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雖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場和態度,但也各有特點: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小說偏重社會分析和階級批判;以沈從文為代表的京派小說較多地看到了現代文明背後的道德淪喪和人的自私貪婪,偏重於暴露知識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時英為代表的新感覺派小說則偏重於感覺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
G. 30年代左翼文學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像是東北作家群:
蕭紅 《生死場》《呼河蘭傳》
蕭紅蕭軍的合集 《跋涉》
端木蕻良 《憎恨》
還有 魯迅的《故事新編》
柔石《二月》
H. 什麼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左翼文學和右翼文
左聯是中國左翼文學作家聯盟的簡稱,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1936年解散。主要發起人有魯迅、沈端先、馮乃超等,魯迅在成立大會上作了著名的《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講,是其綱領。主張馬克思主義批評方法去評判現存的文學現象,強調對社會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強調作家的世界觀和作品的真實性。主要文學活動:成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翻譯、介紹和研究工作;努力輸入蘇聯及其他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文學作品;還積極推動文藝大眾化運動。右翼信奉的是「英雄史觀」,認為歷史是英雄創造的,其政治主張是偏向中產階級、精英階層的。右翼特別反對左翼的「均貧富」的觀點,認為這實際上是在追求終點的平等,是錯誤的。右翼和左翼共同之處是都追求起點的平等,但右翼更強調個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強調國家應給每一個公民以機會,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強調平等受教育(基礎教育)的權力,認為人必須對自已的命運負責,貧困只能源於自已的低素質、懶惰和無能,不能怪其他的因素。 右翼的經濟政策是主張自由放任的,主張小政府、大社會,對經濟的干預和宏觀調控越少越好,通過主張減稅、減少公共福利、刺激投資來解決失業問題和社會問題,認為福利越多,人的的依賴性就越強,進取心就越差,就會鼓勵懶惰,打擊勤奮,因此對一個國家的前途將造成消極的影響。
I. 請結合具體作品談談你對左翼小說與京派小說、新感覺派小說對現代都市生活的表現和貢獻。
時代不同,思想、韻味就不同
相關資料可以上網路文庫查詢
J. 左翼小說的作家作品流派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現代文藝團體。簡稱「左聯」。成立大會於1930年3月2日在上海的中華藝術大學舉行。擔任過左聯領導工作的,有茅盾、馮雪峰、柔石、丁玲、胡風、以群、任白戈、夏征農、徐懋庸、何家槐、林淡秋等。左聯內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黨團」,先後擔任黨團書記的有潘漢年、馮乃超、馮雪峰、陽翰笙、丁玲、周揚等。在組織上,左聯接受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文委」)的領導。。
「左聯」創辦了《前哨》、《文學導報》、《萌芽》、《北斗》、《文學月報》等革命文藝刊物。1936年春,為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左聯」宣布自動解散。
茅盾的《子夜》、《林家鋪子》、《春蠶》,蔣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張天翼、葉紫等人的小說,田漢、洪深、夏衍等人的劇作,中國詩歌會諸詩人的詩歌,都以其思想上藝術上新的拓展,顯示了左翼文藝的實績,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左聯的培養下,涌現了沙汀、艾蕪、葉紫、周文、蔣牧良、艾青、蒲風、聶紺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學新人。他們給文壇帶來許多生氣勃勃的作品,成為30年代文壇上活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