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最壞的人都出自名門正派
A. 為什麼金庸小說裡面名門正派中常出偽君子,但是名門正派的真小人比如左冷禪或者玉真子張召重往往作惡最多
因為偽君子為了維護自己「君子」的名聲,
在明面上還得做一些好事,而且做壞事也會偷偷摸摸的掩飾、滿口仁義道德。而真小人因為本身的設定就是明面上的反派,人家根本不用去刻意掩飾,做的壞事都擺明,所以你就感覺人家真小人做的壞事多。
B. 為什麼武俠小說裡面一直被名門正派詬病的東廠,錦衣衛,魔教,一樣有好人,而懲奸除惡的大俠背後卻經常做
為什麼正義必勝呢?因為只有勝利的一方才叫正義。如唐太宗李二,不管怎麼吹?怎麼千古一帝,終究掩飾不了他殺兄弒弟。
C. 為什麼武俠小說中的名門正派都那麼惡心!
名門正派為什麼被稱為名門正派,因為他們掌控著輿論權。你仔細研究下就能發現,在所有的武俠小說中,所有的名門正派都有一些經濟或者社會基礎的,有了這些基礎就能為自己營造良好的公眾形象,至於真實為人...混江湖的都差不多,存了正派邪派的念頭只會影響自己的判斷,邪派也有好人對吧。少數有信仰的除外,比如少林,武當,雖然也出過些許敗類,但瑕不掩瑜。我記得天龍八部中,武林大會召開之前,方丈重傷,虛竹擊敗鳩摩智,眾僧提議讓虛竹代表少林出戰,抵擋外敵,方丈說:「阿彌陀佛!我輩接承列祖列宗的衣缽,今日遭逢極大難關,以老衲之見,當依正道行事,寧為玉碎,不作瓦全。倘若大夥盡心竭力,得保少林令譽,那是我佛慈悲,列祖列宗的遺蔭;設若魔盛道衰,老衲與眾位師兄弟以命護教,以身殉寺,卻也問心無愧,不違我佛教的止理。少林寺千年來造福天下不淺,善緣深厚,就算一時受挫,也決不致一敗塗地,永無興復之日。」這便是氣度。
D. 有人能列舉一下金庸小說里的卑鄙陰險毒辣的小人嗎
接上面:
俠 貝海石
倚 成昆
碧 李自成
鴛 蕭半和
E. 為什麼武俠小說裡面一直被名門正派詬病的東廠,錦衣衛,魔教,都有一些壞事做盡但是讓人恨不起來的人呢
武俠小說作為虛擬寫作。
故事的虛構,脫離現實生活。
為了讓小說情節的發展有趣,那麼對立矛盾,和人物的設定就特別的重要。
不然,故事寫不下去,讀者也不愛看。
正派,反派是基本設置。
正派的小人,突顯人性的不足。
例如笑傲江湖的岳不群,人稱君子劍,就是道貌岸然的典型。
作為華山掌門,為了一己之私,做了許多不光彩的事。
魔教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壞人,為了讓讀者感受人性的善良,或者惡之所以為惡。
聖姑也是一個漂亮的姑娘。
F. 在金庸的作品中,哪兩個名門正派卻常被人們當做邪派呢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這句話用來形容武俠小說中的那些門派之爭再合適不過,至少在金庸的武俠體系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書中的門派到底是正派還是邪派在讀者體驗劇情之前就已經預設好了,這一點在《笑傲江湖》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五嶽劍派自詡名門正派,其中的日月神教被他們是視為死敵。
所以曲洋和劉正風成為知音是無法被正道人士們接受的,他們就這么被逼死,日月神教中人雖然邪惡,但向問天、任我行基本都是磊落的惡,倒也灑脫,反倒是自詡正道的五嶽劍派里卻是惡人橫行,比如岳不群、左冷禪等,可見一個門派是正是邪還得由讀者自己體驗。
在原著第三十九回中提到:“洪七公又道:‘裘千仞,你師父鐵掌幫上代幫主上官劍南何等英雄,一生盡忠報國,是一條鐵錚錚的好漢子。你接你師父當了幫主,卻去與金人勾結,通敵賣國,死了有何面目去見你師父?’”鐵掌幫從來都是正道門派,只是因為裘千仞這顆老鼠屎而被人誤解。
裘千仞自己也感到愧疚,原著有旁白道:“想起師父素日的教誨,後來自己接任鐵掌幫幫主,師父在病榻上傳授幫規遺訓,諄諄告誡該當如何愛國為民,‘鐵掌’二字,原是鐵面無私、辣手鋤奸之意,哪知自己年歲漸長,武功漸強,越來越與本幫當日忠義報國、殺敵禦侮的宗旨相違。”
所以一個門派是正是邪,咱們還得自己去感受,而不是人雲亦雲的被帶了節奏,對於現實世界中的一些事也一樣,眼見不一定為實,但耳聽多半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