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春秋戰國的武俠小說越女劍
㈠ 介紹一下越女劍
越女劍
目錄
• 【作品簡介】
• 【故事簡介】
• 【歷史·傳說】
【作品簡介】
《越女劍》,短篇武俠小說,金庸著,現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附於《俠客行》之後。
《越女劍》前後不過一萬多字,遠不及其它十四大作的幾十幾百萬字。 所以,以它為藍本的影視碼頌劇很少,目前所知只有一個亞視版本。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越女劍》雖短,卻在各個方便皆有令人稱道之處,是中短篇小說中的佳品。
【故事簡介】
這部作品以吳越爭霸為歷史背景,吳優而越劣,勾踐為擊敗夫差,採用了范蠡的計策,就在接近成功時,在鑄劍和劍術上遇到了挫折。吳國劍士不但劍利術精,且善用兵法,越人不敵。而此時出現的放羊女阿青卻輕易地擊敗了吳國八劍士,范蠡以之為奇,將阿青接到府邸,終於使越國劍士觀摩到了「神劍」的影子。就憑這「神劍」的影子,越國的劍術已是天下無敵了!另一方面,在薛燭的指點下,越國也造出了利劍千萬,條件成熟,勾踐早已按耐不住,終於大破吳軍。而在范蠡的心中,攻破吳國並不是唯一的目的,他更想見到被獻給夫差的美女西施。當兩人見面時,阿青出現了,因為她已判攔經喜歡上了范蠡,並以劍氣傷了西施。但最終因西施的美貌而黯然離去……
這部小說是金庸全部武俠作品中歷史年代最早的一部,在《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越女」武功傳人,所以,真正的金迷是不會置之不理的;而且「越女」故事是發生在吳越戰爭時期的江南的實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美女西施、大夫文種、范蠡更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江南有許多實景可供追憶,真正的金庸迷也是不可錯過的。
【歷史·傳說】
關於越女劍的傳說悠遠,散見於正史和野編,最早、最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後來的《藝文類聚》及《劍俠傳》中亦有記載,小說《東周列國志演義》中也有。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之謀,水戰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於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范蠡對曰:『臣聞古之聖人,莫不習戰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凶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曰: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即加女號,號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墮(『墮』應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劍俠傳》則說:「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舉杖擊之,公即上樹,化為白猿。」
「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車,當是從《吳越春秋》中「頡橋」兩字化出來的,形容袁公使動竹枝時的靈動。
越國的謀臣范蠡,原為楚國人,字少伯,出仕越國為大夫。吳越夫椒之戰,越國大敗,退保會稽(今浙江紹興)。范蠡獻計越王,卑身厚賂(包括獻出美女西施和鄭旦)向吳求和,自己也陪同越王勾遲沖鄭踐至吳為人質,終於迷惑吳王,放虎歸山。歸國後,范蠡與大夫文種協力治國,加強戰備,公元前473年,越兵破吳,迫使夫差自殺,越國因此強盛。勾踐稱霸後,范蠡辭官歸隱至齊國,曾任齊相。據說他善於經營,積財千萬,成了大富翁,號陶朱公。范蠡歸隱後曾寫信給大夫文種,提醒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認為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勸文種也離開勾踐,功成身退。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後來勾踐聽信讒言,令文種自殺。文種嘆曰:「我懊悔沒有聽范蠡的話,才遭到這樣的下場!」後人為越王辯曰:范蠡文種之所以不見容於勾踐,並不是由於「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要知道勾踐乃王霸之才,且正是大展鴻圖,用人之時怎麼會殺自己的得力干將呢?當時越已吞吳之地,欲向北爭霸擴疆,第一個對手便是楚國(越衰時曾被楚盡奪浙西之地),而范蠡和文種皆為楚人,所以勾踐不能信任他們。美女西施亦稱西子,越國人,家住薴蘿(今浙江諸暨南)浣紗村西。越王勾踐從范蠡施美人計,獻西施於吳王夫差,在吳王宮中極受寵愛,同時的美女鄭旦卻不見經傳。吳亡後,有說她被越王「沉於江」,有說她與范蠡駕扁舟入五湖(即今太湖)隱居,不知所終。范蠡在無錫留下了不少傳說,在無錫有好多地名與范蠡有關,如蠡河、蠡橋、蠡園、罵蠡港橋等。
㈡ 金庸,《越女劍》內容簡介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解析:
《越女劍》作於1970年,大概只有2萬字。寫得筆法純熟,舉輕若重。情節不復雜: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劍法,終於幫助越王勾踐雪恥復仇。在這個過程中安排了一條愛情的線索:阿青在教授士兵劍法的時候,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本身就很動人,本來是一對戀人,為了國家大事,西施犧牲自己,跑去獻給吳王夫差。小說結尾,阿青本來是很嫉妒西施,准備傷害她。可是一見到西施的美貌後,自己也驚呆了,不忍傷害她,飄然離去。這是金庸最短的作品,只有2萬字,但是藝術含量卻非常高,里邊有武俠,有傳哪耐跡奇,有神話,有政治、有歷史,有愛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結構也非常精妙,特別是結尾寫得非常棒,順便把「西子捧心」這個典故都給點活了。
我們來看一下《越女劍》的開頭和結尾。開頭是:
「請!」「請!」
兩名劍士各自倒轉劍尖,右手畝亂握劍柄,左手搭於右手手背,躬身行禮。
兩人身子尚未站直,突然間白光閃動,接著錚的一聲響,兩劍相交,兩人各退一步。旁觀眾人都是「咦」的一生輕呼。
這個開頭完全是一個電影鏡頭,沒有像記敘文三要素那樣講時間、地點、人物,一開頭就聲音畫面一下子撲過來,而且是特寫。我們可以想像,鏡頭先照著劍和手,然後拉開。
結尾是,越國取得了勝利,大家團聚:
只聽得阿青叫道:「范蠡,你在哪裡?」
范蠡向西施瞧了一眼,朗聲道:「阿青,我在這里!」
「里」字的聲音甫絕,嗤的一聲響,門帷從中裂開,一個綠衫人飛了進來,正是阿青。她右手竹棒的尖端指住了西施的心口。
她凝視著西施臉上的容光,阿青臉上的殺氣漸漸消失,變成了失望和沮喪,再變成了驚奇、羨慕,變成了崇敬。喃喃地說:「天……天下竟有這……這樣的美女!范蠡,她……她比你說的還……還要美!」纖腰扭處,一聲清嘯,已然破窗而出。
清嘯迅捷之極的遠去,漸輕漸遠,餘音裊裊,良久不絕。
數十名衛士急步奔到門外,衛士長躬身道:「大夫無恙?」范蠡擺了擺手,眾衛士退了下去。范蠡握著西施的手,道:「咱們換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你到太湖劃船去,再也不回來了。」
西施眼中閃出無比快樂的光芒,忽然之間,微微蹙起了眉頭,伸手捧著心口。阿青這一棒雖然沒戳中它,但棒端發出的勁氣已刺傷了它的心口。
兩千年來人們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間最美麗的形象。
一個故事結束了,卻把一個典故激活了。西子為什麼捧心?原來是心臟受了傷,被內力給傷害了。同時也看到金庸的一個政治理想,范蠡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做了這么偉大的事業,最後是握住西施的手,要去太湖劃船再也不回來了。
《越女劍》也是金庸小說內容上年代最早的作品,金庸一般寫的都是宋元明清時代的故事,只有《越女劍》是春秋時代的。而《越女劍》本來是他的一個武俠隨筆。金庸在1970年的時候有一個想法,他找到了一個三十三劍俠圖,他想給這33幅圖,每一幅都插寫一部小說。人家都是小說插圖,他要給圖插小說。本來想寫33則,結果只寫了第一則,叫做《趙處女》,後面的沒有寫成小說,都寫成了解說。在解釋《趙處女》的時候就寫成了《越女劍》。吳越這個地方的人在古代是勇敢的、驃悍的,是勇於復仇的,像越王勾踐那樣的。現在的蘇杭文化是後來變化的,由勇敢驃悍變成了現在的機智柔和。也就是說,古代的浙江是出不了這么多作家的,是出不了金庸的李並;古代只出他筆下的那些俠客,不出寫這些俠客的人。金庸在解釋《趙處女》的時候,這樣說:吳越文化是外來的,伍子胥、文仲、范蠡都來自楚國,只有西施本來的美麗才屬於浣紗溪那清澈的溪水。就連教導越人練劍的處女,雖然住在紹興以南,但是《劍俠傳》中說她來自趙國,劍法精妙,曾經和一頭白猿搏鬥,打敗了白猿。但是後來經過傳說就變了,說她的劍法是從白猿那裡學的。所以武俠小說里,喜歡寫白猿,喜歡寫猿猴,這在古代的典籍里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記載過了;所以猿猴的形象是武俠小說里經常出現的角色。
㈢ 金庸小說中的越女劍是指什麼
《越女劍》是金庸創作短篇武俠小說,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埋此宴蠡早與西扒啟施有白彎銀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因為主角阿青是越國的牧羊女,劍術超群,因此她傳下的這種劍法就稱為越女劍法(後來金庸的另一本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七師傅韓小瑩就是用的越女劍法),而這本小說就起名為《越女劍》。
㈣ 金庸小說《越女劍》是什麼時期寫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越女劍》作於1970年,大概只有2萬字。寫得筆法純熟,舉輕若重。情節不復雜: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劍法,終於幫助越王勾踐雪恥復仇。在這個過程中安排了一條愛情的線索:阿青在教授士兵劍法的時候,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本身就很動人,本來是一對戀人,為了國家大事,西施犧牲自己,跑去獻給吳王夫差。小說結尾,阿青本來是很嫉妒西施,准備傷害她。可是一見到西施的美貌後,自己也驚呆了,不忍傷害她,飄然離去。這是金庸最短的作品,只有2萬字,但是藝術含量卻非常高,里邊有武俠,有傳奇,有神話,有政治、有歷史,有愛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結構也非常精妙,特別是結尾寫得非常棒,順便把「西子捧心」這個典故都給點活了。
我們來看一下《越女劍》的開頭和結尾。開頭是:
「請!」「請!」
兩名劍士各自倒轉劍尖,右手握劍柄,左手搭於右手手背,躬身行禮。
兩人身子尚未站直,突然間白光閃動,接著錚的一聲響,兩劍相交,兩人各退一步。旁觀眾人都是「咦」的一生輕呼。
這個開頭完全是一個電影鏡頭,沒有像記敘文三要素那樣講時間、地點、人物,一開頭就聲音畫面一下子撲過來,而且是特寫。我們可以想像,鏡頭先照著劍和手,然後拉開。
結尾是,越國取得了勝利,大家團聚:
只聽得阿青叫道:「范蠡,你在哪裡?」
范蠡向西施瞧了一眼,朗聲道:「阿青,我在這里!」
「里」字的聲音甫絕,嗤的一聲響,門帷從中裂開,一個綠衫人飛了進來,正是阿青。她右手竹棒的尖端指住了西施的心口。
她凝視著西施臉上的容光,阿青臉上的殺氣漸漸消失,變成了失望和沮喪,再變成了驚奇、羨慕,變成了崇敬。喃喃地說:「天……天下竟有這……這樣的美女!范蠡,她……她比你說的還……還要美!」纖腰扭處,一聲清嘯,已然破窗而出。
清嘯迅捷之極的遠去,漸輕漸遠,餘音裊裊,良久不絕。
數十名衛士急步奔到門外,衛士長躬身道:「大夫無恙?」范蠡擺了擺手,眾衛士退了下去。范蠡握著西施的手,道:「咱們換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你到太湖劃船去,再也不回來了。」
西施眼中閃出無比快樂的光芒,忽然之間,微微蹙起了眉頭,伸手捧著心口。阿青這一棒雖然沒戳中它,但棒端發出的勁氣已刺傷了它的心口。
兩千年來人們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間最美麗的形象。
一個故事結束了,卻把一個典故激活了。西子為什麼捧心?原來是心臟受了傷,被內力給傷害了。同時也看到金庸的一個政治理想,范蠡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做了這么偉大的事業,最後是握住西施的手,要去太湖劃船再也不回來了。
《越女劍》也是金庸小說內容上年代最早的作品,金庸一般寫的都是宋元明清時代的故事,只有《越女劍》是春秋時代的。而《越女劍》本來是他的一個武俠隨筆。金庸在1970年的時候有一個想法,他找到了一個三十三劍俠圖,他想給這33幅圖,每一幅都插寫一部小說。人家都是小說插圖,他要給圖插小說。本來想寫33則,結果只寫了第一則,叫做《趙處女》,後面的沒有寫成小說,都寫成了解說。在解釋《趙處女》的時候就寫成了《越女劍》。吳越這個地方的人在古代是勇敢的、驃悍的,是勇於復仇的,像越王勾踐那樣的。現在的蘇杭文化是後來變化的,由勇敢驃悍變成了現在的機智柔和。也就是說,古代的浙江是出不了這么多作家的,是出不了金庸的;古代只出他筆下的那些俠客,不出寫這些俠客的人。金庸在解釋《趙處女》的時候,這樣說:吳越文化是外來的,伍子胥、文仲、范蠡都來自楚國,只有西施本來的美麗才屬於浣紗溪那清澈的溪水。就連教導越人練劍的處女,雖然住在紹興以南,但是《劍俠傳》中說她來自趙國,劍法精妙,曾經和一頭白猿搏鬥,打敗了白猿。但是後來經過傳說就變了,說她的劍法是從白猿那裡學的。所以武俠小說里,喜歡寫白猿,喜歡寫猿猴,這在古代的典籍里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記載過了;所以猿猴的形象是武俠小說里經常出現的角色。
㈤ 《越女劍》內容簡介(金庸)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視
解析:
《越女劍》橋擾是金庸作品中最短的一篇武俠小說。一萬九千餘字,說中不中。說短不短。可稱之為較長的短滑帆篇,亦可稱之為較短的中篇.
這篇武俠小說是金庸小說是金庸早期作品它以真實的歷史人物,如越王勾踐、西施等,以真實的歷史史實為小說立題,圍繞越女斂展開故事情節。其中不乏有愛情場景。尊照歷史事跡,信消雹手持越女斂的勾踐名正言順地戰勝了吳王。
㈥ 金庸的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到底寫的是什麼
《越女劍》不僅將“劍”的傳奇與歷史寫得神奇無比,還將它寫成了一曲盪氣回腸、令人感慨唏噓的“情”的詩篇。
說《越女劍》是一則情感的詩篇,是因為金庸給“西子捧心”這一千年不朽的美麗形象,增添了一種傳奇的背景, 使得西施的“心痛”包含了更加豐富的人文心理內涵。這一巧妙的“嫁接”,使得我們只要想到范蠡和西施,就會想到那個曾想傷人、然而寧願自己受傷更重的越女阿青。在人類的情感王國中,受傷或傷人的事情實在是屢見不鮮,但自己受傷而能使美女西施心痛,進而變成了一種魅力的象徵,則只有金庸筆下的越女劍—這是一把無形的劍—這一劍風情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