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宋元時期
『壹』 點蒼派來歷
點蒼派,武俠小說中經常出現的門派,位於雲南大理蒼山。
該門派其實在現實中,宋元時期的「蒼山劍派」是其小說原型。
點蒼派在古龍、溫瑞安等人小說中經常出現,在梁羽生小說《萍蹤俠影錄》中也曾出現,金庸小說則鮮有提及,點蒼派的角色大多以柳姓為主。
點蒼派甚少行走江湖,而且地處僻遠,是以少與中原武林往來,也因此少有記載。
點蒼派也是古龍小說中的「七大門派」之一。
點蒼派的武功以劍法和輕功揚名天下,輕功輕靈飄動,專走輕、柔、快、變等路線。
令外也有其他武功,如點穴手法有迷花點穴手法、七絕重手等……
點蒼武功是蒼勁有力,大氣坦盪。
而劍法招數古樸,內藏其變,以詭異多變著稱。而最有名的當屬「回風舞柳」,既可作劍法,亦可命名輕功。
諸葛青雲《霹靂薔薇》中有點蒼派「七十二式回風舞柳劍法」,與「武當劍法」、「峨嵋劍法」,並稱三絕,冠冕武林語。
無獨有偶,《碧血劍》中亦有當世門派之中,峨嵋、昆侖、華山、點蒼,武林中稱為四大劍派之說。
『貳』 什麼是小說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古典小說是一宗寶貴的文學遺產。然而,在我國古代,小說卻被視為「小道」或「稗官野史」,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所以,中國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正統文人不僅不寫小說,而且鄙視乃至敵視小說,官修的圖書目錄也不收小說的書目。但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我國的古典小說仍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僅出現了諸多膾炙人口的長、短篇佳作,而且出現了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等令世界文壇矚目的精品。中國古典小說在一個曲折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建成了古典現實主義及浪漫主義的藝術體系,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古代社會的畫卷,豐富了祖國乃至世界的文學寶庫,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和美學價值。
中國的小說始於何時?有人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干寶的《搜神記》、「軼事小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為我國小說的開山之作。我們認為,中國小說史的第一頁應該是唐傳奇。當然在這之前還有曹植的《洛神賦》、陶潛的《桃花源記》等極少數初具小說藝術特徵的敘事作品,即使是通常被一些文史學家歸為小說的《搜神記》、《世說新語》,也還是說故事和叢殘小語。以敘事文學的總體現象而言,它們頂多隻能算小說的雛形,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合於現代小說藝術概念的小說。
唐傳奇從7世紀的初唐開始出現,8世紀進入繁榮期,到10世紀初的晚唐開始衰退。「唐傳奇」名稱最早出現於晚唐裴鍘的小說集《傳奇》,宋代以後就把唐代的小說統稱為傳奇,即「傳述奇聞異事」的意思,是由非文學之正統而得名。唐傳奇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猶如一束奇葩,光彩奪目,絢麗多姿。首先,它標明了中國敘事文學的最高形式——小說藝術的正式形成;其次,它真實、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封建社會官場的丑態和知識分子醉心功名利祿的習性;再次,表現了青年男女要求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爭取戀愛和婚姻自主的美好願望;最後,一些傳奇與歷史故事具有一定的政治批判意義。如元稹的《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王度的《古鏡記》以及張文成的《遊仙窟》等。成批的作家,大量的作品,無論是在當世還是對後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小說發展到宋元時期,這一時期的小說叫做「話本」,大體有兩類:一是小說(短篇);二是講史(長篇)。宋元話本的數目很多,由於歷史的原因大多數都已散失。但從現存的一些話本中仍能看出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就現存話本的內容來說,以愛情、公案兩類作品最多,有的還表現出了愛國主義思想,長篇講史話本大都根據史書敷演成篇。在藝術上,話本比起唐傳奇有了很多新發展。它們為吸引聽眾,很注意故事情節的動人。另外,也開始注意運用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長篇講史話本往往在故事的引人入勝處戛然而止,以便吸引聽眾再來聽講,這便是後來章回小說分回的起源,形成了有別於其他各國長篇小說的獨特的風格。
在唐、宋、元小說發展的基礎上,明、清小說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提高,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特別是長篇小說的創作,取得了與唐詩、宋詞、元雜劇一樣的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
在數目眾多的明清小說中,以長篇影響最大,成就最高。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寫史派(歷史演義);二是奇幻派(神魔小說);三是世情派(人情、才子佳人、諷刺、譴責小說等)。
第一類小說的代表當首推施耐庵的《水滸傳》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水滸傳》是一部世代積累型的長篇小說,早在施耐庵最後寫定之前的二三百年前的南宋,宋江等人的英雄故事就廣為流傳了。這在現存的宋話本中便可得到證實。施耐庵的傑出貢獻是,在民間傳說、戲曲、話本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藝術才能,創造性地使之成為一部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傑出作品。其次,108個人物性格的刻畫,標志著古代小說人物形象開始由類型化向典型化方向發展。如果說《水滸傳》是借歷史題材而寫社會斗爭的小說的話,那麼《三國演義》則是最標準的歷史小說了。和《水滸傳》的成書過程一樣,《三國演義》也是一部世代積累型小說。不同的是它「七分實事,三分虛構」,成為我國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歷史小說的奠基之作。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不論是其思想性、藝術性,還是它對我國小說發展作出的特殊貢獻,都是成就非凡的。
第二類小說的代表作,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當仁不讓的。《西遊記》這部浪漫主義傑作並非是吳承恩個人的獨創,和《水滸傳》、《三國演義》一樣,也是積累型小說。由此我們就不難發現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小說、講唱文學和戲曲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與施耐庵、羅貫中不同的是,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更多地顯出了作家的個人風格,標志著中國小說由集體創作到個人創作的過渡。
第三類小說數量眾多,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是其代表作。《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是何許人?可以說從它問世以來一直是個解不開的謎,盡管如此,也絲毫沒有影響它躋身於世界名著之列。當今國內學術界對《金瓶梅》的研究已成了一門學問——「金學」。《金瓶梅》借宋寫明,通過西門慶這個人物的種種社會聯系,廣視角多側面地寫出了當時市井生活的「全部風貌」。然而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揭開了文人獨立創作長篇小說的新的一頁,把中國古典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紅樓夢》對封建社會末期作了全面、細致、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發展趨勢。在藝術上,《紅樓夢》集中國古典小說之大成,人物形象之鮮明,藝術結構之嚴密、精巧,語言造詣之高超,是任何一部古典小說都無以倫比的。自從《紅樓夢》問世以來,無論是對當朝還是後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舊「紅學」的出現、當代「紅學」的研究熱潮便是證明;而且,在世界文壇上也有極大的影響。
隨著長篇小說的興盛,短篇小說的搜集、創作也顯示出了一定的成就,代表作品是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馮夢龍之後,短篇白話小說曾一度衰敗,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作了一個光輝的總結。《聊齋志異》是蒲氏用唐傳奇的寫法創作的文言短篇集,無論是小說內容、創作方法,還是語言運用方面,都代表了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的藝術高峰。
『叄』 從唐朝到清朝,古典武俠小說為何會由玄幻轉向寫實
因為社會風氣在慢慢的轉變,自然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小說風格了。如今的金庸老先生所寫的武俠小說,有著很廣闊的世界觀,這也和前人所寫的武俠小說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到了如今,武俠小說逐漸的被仙俠奇幻小說所取代。畢竟大家的思想不一樣,認知不一樣,所以現在的人們更加偏愛仙俠小說。但是其實無論是奇幻還是朴實,小說的不斷發展,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也能反映當時朝代的一些東西。
『肆』 宋元時期主要的小說類話本有哪些
小說類話本影響最大,宋元小說類話本總數不下百種,但現存僅四五十篇,保留在《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等小說話本集,明代馮夢龍編的「三言」中,也有一批宋元小說話本。《京本通俗小說》是現存最早的宋元小說話本集,編者佚名,現存九篇,其中的「錯斬崔寧」和「碾玉觀音」較有影響。《清平山堂話本》是明代洪根編的宋元話本集,原書收60篇話本,故又名《六十家小說》,今存27篇,書中所收的「快嘴李翠蓮記」「董永遇仙傳」「羊角哀戰死荊軻」等都是著名的話本。
『伍』 從唐朝到清朝,古典武俠小說為何會由玄幻向寫實的轉變
古典武俠小說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游俠列傳》,他所塑造的第一批游俠形象多是獨立的個人行為,讓俠客成為了以武力來奪取正義的化身,深得人們崇拜。這也讓後世武俠小說的基調產生了極大地升華,對我國古典武俠小說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先秦、魏晉南北朝時期,俠與佛、道合流,時人喜歡玄談、修仙。隨即出現了很多以志怪、神異為主的小說,包括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等,也有野史逸聞、民間傳說等等。但是經歷長時間序列的發展,從唐朝到清朝,古典武俠小說正在由玄幻轉向寫實,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三、明清‘白話’公案,轉為寫實
宋元以後,文言武俠風格自此沒落;到了明清時期,白話公案,俠義小說成了下層勞動人民最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而隨著封建統治階級對權力越來越集中的把控以及“文字獄”的盛行,中國俠義英雄精神受到極大的破壞,武俠小說的創作也受到極大影響,到了清代,主要就是公案小說了。公案小說中的主角往往以朝廷官員為主,表現為清官斷案、諸俠輔佐的小說創作模式,而人民夢想中的俠義英雄都變成了‘朝廷鷹犬’。這時期的小說,都早已沒了玄幻的意味,以現實生活中多有的情形為改編,這時便開始轉向寫實發展。
『陸』 武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要說源頭,那要很早很早了呢
武俠:顧名思義,就是憑借自身的勇武主持公道正義之俠士。從太史公的《游俠列傳》開始就記述這類傳奇故事。但「武俠」一詞卻由來甚晚,據說是由日本人所衍創,至明清時代流傳至中國,即而「武俠」一詞開始大行其用。
《史記》中的游俠列傳,雖然寫的是真人真事的歷史,但司馬遷的文筆是真沒話說,讀起來就跟小說似的。以至於從那以後,武俠小說的有很多情節都借鑒了其內容,或是其中人物的性格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俠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武俠在中國的發展史淵遠流長。關於他的發展史,有很多種說法,比較通俗的有兩種:一種說法是源於唐人小說,如代表作《聶隱娘》、《昆侖奴》、《紅線》、《虯髯客》等作品,俠義類小說由此開始大行其盛,接受這種說法的人比較多。另一種說法是:源於太史公〈史記〉中的〈游俠列傳〉,〈刺客列傳〉。由於俠義小說是傳奇類小說,與太史公的嚴肅傳記不能相提並論,所以接受這種說法的人並不多。
漢朝太史公的〈游俠列傳〉〈刺客列傳〉,寫了荊柯、郭解、聶政、豫讓等游俠刺客的傳記故事,塑造了一個個俠烈至性,血肉豐滿的文俠武俠形象,幾千年來滌盪著讀者的心胸,是武俠小說發展的原動力。不過這畢竟是傳記文學,還不是純粹的武俠創作。到了六朝時期,志怪小說盛行,但也夾雜有歌頌俠義志士的作品,如著名的〈搜神記〉,其中就有類似的豪俠故事,但篇幅不長,情節也較簡單。
在後來,唐朝有唐傳奇,雖然唐傳奇不僅僅是武俠,但也算是武俠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環。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學領域極其繁榮昌盛,傳記小說也開始大行其盛。唐初以愛情和神怪為主,代表做有:《枕中記》、《南柯太守傳》、《霍小玉傳》等,到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勢力強大,彼此以刺客牽制和威攝對方。刺客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因此社會上盛行游俠之風,以此為內容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聶隱娘》、《昆侖奴》、《紅線》、《虯髯客》,顯示在當時動盪的社會中,人們對現實的無奈,又看不到希望與出路,只有寄情於那些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俠客身上。不畏強暴、本領非凡的俠客,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特別是《虯髯客》,寫的是隋末時期,虯髯客、紅拂、李靖這風塵三俠的故事,全篇俠氣縱橫,依託歷史為背景,衍生出一段豪俠故事。金庸稱該小說乃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到宋元時期,武俠文化衰落,直至明朝又開始了一個顛峰。
明朝的〈水滸傳〉〈三國演義〉是武俠小說的又一顛峰,他把武俠小說從文言變成白話,又短篇而到長篇,演義類章回體小說開始盛行,也標志著武俠小說創作的成熟。另《西遊記》、《封神演義》、《三逐平妖傳》、《綠野仙蹤》等書,內容雖然同武俠小說大相徑庭,但卻對後來出現的劍仙系列小說有脈絡相承之處,可以算是武俠小說發展過程中的另一條支脈吧。
到了清朝,公案類小說發展很快。如《施公案》、《綠牡丹全傳》,《兒女英雄傳》、《萬花樓》、〈三俠五義〉等等。這類小說的特點是將官府與俠客聯為一體,清官公正廉明,俠客行俠仗義,書中即有英雄仗義,又有兒女情長,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說的局限性。除了此類俠義小說外,神怪類小說也得到了發展,如〈濟公傳〉〈聊齋志異〉等。這類小說的人物亦俠亦僧,亦神亦怪,情節多為正邪鬥法,行俠仗義,捉妖伏魔,是劍仙系列小說的前身。
到了民初,武俠小說的創作盛況空前,當時分為南北兩派,北派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是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是中國第一部正宗的武俠小說,影響深遠,同類的小說有《荒江女俠》,《碧血丹心》,《四海群龍記》,《江湖二十四俠》,《十二金錢鏢》,《鷹爪王》,《卧虎藏龍》,各擅勝場,名振一時。南派的代表人物是還珠樓主,主寫奇幻劍仙,代表作有《蜀山劍俠傳》和《青城十九俠》,揉合神話、志怪、劍仙、武俠的奇幻作品;其玄思妙想,包羅萬象,洵開中國小說界千古未有之奇觀!對後世武俠作家影響之大,迄今無人能及。
此外,近現代以來,武俠小說有新、舊兩大派的說法,大抵是由新、舊文學之分而來。故范煙橋著《民國舊派小說史略》特加點明:「舊派」主要是指章回體小說。然而此一 界定對於武俠小說而言,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凡是長篇武俠小說必分章回,無論其
為對偶、孤句或是長短不一的回目,皆不例外。
那麼所謂「新派」武俠小說究竟何所指?筆者認為理應以作品的內容所表達的
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而定,且缺一不可。就此來看五十年代以後號稱「新
派武俠小說創始人」的梁羽生作品,實在「新」得有限而不能成「派」。其所以獲
此不虞之譽,蓋因當時香港傳播界竭力宣傳鼓吹,以有別於大陸全面禁止的「舊派
」武俠小說或香港本地泛濫成災的「廣派」武俠小說而言。
惟不可否認,自梁羽生、金庸先後崛起香江,武俠小說即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
所發展。香港方面,除梁、金二子外,另有蹄風、金鋒、張夢還、牟松庭、江一明
、避秦樓主、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而台灣方面則聲勢浩大,計有郎紅浣、成
鐵吾、海上擊築生、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即吳樓居士)、諸葛青雲、孫玉
鑫、龍井天、墨餘生、天風樓主、醉仙樓主、獨抱樓主、蠱上九、古龍、陸魚、上
官鼎、東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蕭逸、古如風、向夢葵、
陳青雲、柳殘陽、司馬紫煙、秦紅、獨孤紅、溫瑞安等等(以上大略按其出道先後
排序);雲蒸霞蔚,極一時之盛。但其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武俠作家並不多
『柒』 宋元時期《董永遇仙傳》最早稱「七仙女」七月七日下凡,與董永相戀的是七仙女還是織女
在早期的傳說中,董永和牛郎的妻子都是「織女」誰是織女他在《史記·天關》中有一句話:「織女是天女的孫女」,皇帝的孫女怎麼能既是董永的妻子,又是牛郎的兒媳呢皇室不能「兩夫一女」隋唐時期,這種「人與仙之愛」是倫理上的結合在三顆織女星的照耀下,「一個織女星」被「三個織女星」所取代。
更重要的是,目前還不清楚三個織女中的哪一個是夫妻宋元時期,董永與神仙的相遇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七仙」的新形象。讓愛上董永的織女和與牛郎結合的織女徹底分開。董永與牛郎的傳說不再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