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評論家馬季
⑴ 請問網文大學的導師有哪些他們的代表作是什麼
馬季,網文大學導師,中國作家網副主編。已發表完成文學作品數百萬字。長期關注和研究網路文學的發展,著有專著《網路文學10年史》。
白描,網文大學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副院長,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延河》文學月刊主編。
王祥,網文大學導師,常用筆名康橋,專注文學研究,先後開設小說創作研究;影視劇作;網路小說創作;中國傳統文化等課程。現為魯院研究員。
邵燕君,網文大學導師,著名文學評論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曾獲2005、2006年度《南方文壇》優秀論文獎。關注網路文學並在北大開設討論課。
庄庸,網文大學導師,出版人,中國青年出版社編審,新青年讀物工作室主任。正在獨立展開「閱讀中國」系列研究:在「閱讀」中閱讀中國。
酒徒,網文大學導師,酒徒,原名蒙虎,中文在線旗下17K小說網的知名簽約作家,架空歷史小說奠基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首屆網路文學聯賽導師。
驍騎校,網文大學導師,驍騎校,本名劉曄,中文在線旗下17K小說網知名簽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都市小說教父,兩屆屆網路文學聯賽導師。
還有一些導師我就不一一說,你想了解的話,可以去17 k ,只要一個作者賬號,並且寫到一定字數就可以加入網文大學,而且17 k的福利也不錯,由完本獎,新人簽約獎,全勤獎等,網編也很負責,還能手機碼字,我就是在這里寫書的,樓主也可以去試試
⑵ 網路小說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看到你的題目,我想到了我們的考試題有篇文章:
《網路寫作與國家文化戰略》
馬季
目前,中國網民接近4億人口,在線閱讀人群和寬頻擁有量均佔世界第一位。2004年博客出現之後,網路寫作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內容,在網上發表過作品的人數無法確切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文學網站簽約作者的人數已突破百萬,約5000萬讀者通過網路、手機和手持閱讀器閱讀文學作品。值得重視的是,民眾對文學的關注程度不亞於影視及其他藝術門類,其廣泛性超越上世紀80年代文學黃金時代。這一現象說明,網路寫作的影響力已經由文學而進入更加廣泛的社會領域。毫無疑問,調整國家文化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正擺在我們面前。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文化格局悄悄發生了變化,各具特色的東亞三國嶄露頭角,日本動漫產業全球領先,韓國電腦游戲迅速崛起,中國以舉世無雙的網路文學震驚世人。但我們應該看到,無論日本還是韓國,都及時抓住了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杠桿,尤其是日本,2003年銷往美國的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4倍。日本政府抓住這一機遇開展「漫畫外交」,不僅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口產業,而且還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來培養,在政策、資金和組織上都給予極大幫助。這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研究的現象。
當然,網路文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目前的發展尚未進入產業化的高峰時期,也正因此,需要我們對它的未來做一個遠景規劃。網路文學的重要特徵是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時代精神,那麼,網路寫作到底在哪些方面體現出這一全民文化新姿態的呢?
互聯網在傳統的文學藝術與真實的世界之間構建起一個模擬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滿足了人們企圖通過想像擴展自己現實世界的慾望,又以其比傳統傳媒藝術更加可感的特性,滿足了人們潛意識中「夢想成真」的意願。這無疑是時代特徵的最新體現。而網路小說創作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歷史架空類、玄幻科幻類、都市青春類、官場職場類、游戲競技類、靈異驚悚類、新軍事類和新武俠類等。事實上,網路類型小說作為一股新的文學力量,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將有可能以「轉換表達方式」推動文學表現形式創新機制的產生,進而豐富當代中國文學譜系。
由於網路寫作者的身份千差萬別,因而實現了真正的多樣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網路寫作與以往的體制外寫作,在書寫方式和人群結構上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依靠網路寫作生存的網路職業寫作者隊伍已經超過了各地作協的專業作家隊伍。網路寫作的速度和數量是驚人的,寫作者依靠文學網站的運作,獲得不菲的收入,無論怎麼講,這都是時代進步的結果。百萬業余寫作者不斷耕耘、相互切磋,在傳播文化和推進時代精神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能量。
網路寫作實現了文學的多元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經輝煌的中國詩歌逐漸退出了文學的中心舞台,對於一個詩歌大國來講,這或多或少讓人惋惜和感嘆。然而,網路詩歌的發展扭轉了這一局面。據調查,相對於其他網路寫作,網路詩歌的寫作人群分布最廣、年齡差距最大,作者數量最多,網路上每年產生大約20萬首詩歌作品,詩歌網站、論壇和博客超過1萬家,每年的出版物有近百種。在國學熱的推動下,網路古體詩詞寫作也出現全新局面,其發展態勢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好時期。
網路作品目前已經成為新興文化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就目前來看,網路文學在線閱讀的收費模式已經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視、舞台劇改編和游戲改編方興未艾。由於網路文學的版權維護未能有效解決,流失比較嚴重,影響了產業的有序發展,具有百億規模的行業目前每年只能產生1億5千萬,可見其潛能巨大。
滿意請採納,如有不明可以追問。
⑶ 馬季的其他
《網路文學詞典》詞條:
馬季(1964—),男,回族,江蘇鎮江人。中國作家網副主編,《長篇小說選刊》主編助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情報告》編委,中國出版政府獎評委,「網路文學十年盤點」主持人。出版專著有《讀屏時代的寫作:網路文學10年史》(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21世紀網路文學排行榜》(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網路文學透視與備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等,其中《讀屏時代的寫作——網路文學10年史》一書為中國作協重點扶持項目,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第11屆優秀成果獎。代表論文包括《網路文學的早期歷程》(《紅豆》2006年第3期),《網路文學的三次沖擊波》(《紅豆》2006年第5期),《文學網站和博客現象》(《紅豆》2006年第7 期),《網路時代的民族文學生態》(《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第1期),《網路文學的此在和未來》(《創作評譚》2009年第5期),《網路上的文學新景觀》(《文藝報》2009年8月27日),《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縱橫論》(《廣州文藝》2009年第12期),《網路文學:與傳統逐漸融合,生產消費機製成型——2009年中國網路文學述略》(《文藝爭鳴》2010年第1期),《網路文學:直逼文學價值認同斷裂的現實》(《南方文壇》2010年第4期),《話語方式轉變中的網路寫作——兼評網路小說十年十部佳作》(《文藝爭鳴》2010年第10期),《數字化閱讀中的網路文學》《光明日報》2011年1月25日,《網路寫作:意義超越任何一次文學革命》(《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1月25日),《網路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第二次起航》(《人民日報》2011年4月19 日),《穿越文學熱潮背後的思考》(《人民日報》2011年8月9日),《少數民族網路文學的價值與意義》(《南方文壇》2011年第5期),《類型文學的旨歸及其重要形態簡析》(《創作評譚》2011年第5期)等。
《回族文學史》詞條:
馬季,男,1964年1月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文學創作一級。中南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出版政府獎評委。國家數字出版專家組成員。曾任江蘇省鎮江市文聯《金山》雜志副主編、主編,吉林省作協任《作家》雜志編輯。1980年代主要從事詩歌創作,2000年以後在長春期間主要寫作短篇小說,並涉獵文學理論研究。2005年調任中國作協《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編輯部主任,後任主編助理。2009年調中國作家網任副主編。出版的文學作品主要有:《馬季詩選》《月光奏鳴曲》(小說集)、《夏娃的花環》(散文隨筆集)、《冷鋒》(長篇紀實),以及歷史文化專著《消失的王城》《消失的寶藏》《消失的文化遺產》等。
2001年,馬季開始研究網路文學,成為國內較早從事新媒體文學研究的理論專家。2005年起至今,馬季陸續在國內核心報刊《中國社會科學》《民族文學研究》《當代作家評論》《揚子江評論》《南方文壇》《作品與爭鳴》《文藝爭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學報》《中華讀書報》《中國圖書商報》《中國文化報》《新華文摘》等報刊發表文學理論評文章300餘篇,多篇文章被轉載,並被譯介到國外。作品入選《文藝報》2002-2007年、2009年優秀作品集,以及《建國60周年少數民族優秀作品選?理論卷》。同時,馬季還十分關注少數民族網路創作,撰寫了《網路時代的民族文學生態》《民族作家隊伍中的網路星辰》《在虛實之間穿越與流浪――回族網路作家夜有輕寒、蘭喜喜創作簡論》等多篇論文。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網路文學也如雨後春筍般日益涌現。盡管目前網路文學已經進入大眾的視野,但是它和傳統文學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學術界關於網路文學的成熟的理論表述也是相當少的。在國內網路文學研究者當中,馬季是成績比較突出的一位專家。他除了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外,還出版《讀屏時代的寫作—網路文學10年史》(2008年1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網路文學透視與備忘》(2010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兩本理論專著。《讀屏時代的寫作—網路文學10年史》對網路文學的發生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它不但從時間上追溯了這一特殊的文學現象演化的歷程,而且緊扣住它的特徵、生產與傳播方式,從作者、網站、作品等方面給讀者生動地描述了它的種種形態。不僅全面介紹、評述了中國大陸網路文學的發展歷程,還對歐美、韓日、台灣地區的網路文學發展進行了綜述。該書出版後產生重要反響,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賀紹俊、白燁、汪政和網路評論家元辰、桫欏分別在《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文匯讀書周報》《出版商務周報》撰寫評論文章,認為《讀屏時代》一書是填補網路文學學術研究空白的重要著作,該書當年獲得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第十一屆優秀成果獎。2010年出版的《網路文學透視與備忘》是一本論文集,立足於網路創作現實,對網路文學的表現形式、審美特徵及其與時代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對少數民族網路寫作、網路類型小說的文本價值,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和差異等也有細致、獨到的論述。他還主編了《21世紀網路文學排行榜》(2010年9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及三卷本網路短篇小說集《我的聊齋故事》等。
2006年以來,馬季受聘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藍皮書」編委,連續六年撰寫《中國網路文學年度報告》。多次為社會科學院國情咨詢項目做「網路文學發展狀況」專題演講;受邀擔任「首屆中國網路文學發展與研討峰會」主講嘉賓,做題為《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縱橫論》的演講;受邀擔任第18屆全國圖書博覽會主講嘉賓,做題為《在網路中成長,與網路共生》的演講;受邀擔任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對話會主講嘉賓,做題為《網路文學與文學期刊的關系》的演講。2007年10月以來擔任《中國新聞出版報》《商務出版周報》和《大家》雜志評論專家。2008年11月主持由中國作協組織的「網路文學十年盤點」活動,產生巨大社會影響。他個人申報的學術選題分別於2007年和2011年兩次獲得中國作協重點項目扶持。
2009年調入中國作家網,擔任全國網路文學重點園地聯系會議聯絡人,主要承擔全國網路文學的組織和創作研究工作。並應聘擔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新媒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同年,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開辦網路作家班,馬季擔任授課老師和教學輔導員工作,與來自全國的網路作家建立了密切的聯系,這一方面為他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為他扶持培養新的網路文學理論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相信在馬季的帶動下,不久的以後一定會有網路文學學與網路批評家的誕生,網路文學的研究領域前景光明。
除了個人研究之外,馬季還承擔了集體組織研究工作,先後參與了中國作協的一系列調研活動,如「關於新文藝思潮的調研」( 2009年);「關於網路文學維權狀況的調研」(2010年),報告被中宣部內刊全文轉載;「關於網路文學編輯職稱的調研」(2012年)等。馬季先後接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文藝報》《新京報》《中華讀書報》等多家媒體采訪,提出「網路文學十年三代」、「網路文學或將是中國當代文學的拐點」、「網路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第二次起航」、「網路文學對中國未來新的文學格局起到決定性作用」、「網路文學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提供契機」等學術觀點,被專業和大眾媒體廣泛採用。
在2005年至2009年任中國作協《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編輯部主任、主編助理期間,馬季在傳統文學評論領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發表多篇小說評論和理論文章。並在《大家》雜志開辟「大家雅座?馬季設座」專欄;在《文藝報》主持「書香茶座」文藝理論欄目;在《作家》《出版人》等刊物開辟文學評論與對話專欄,與新生代作家東西、李洱、范穩、紅柯、艾偉、北北、邱華棟、石舒清、姚鄂梅、徐坤、魏微、戴來、朱文穎、徐則臣、溫亞軍、盛可以、李浩、葛亮等一批作家進行文學對話,文章發表後在文學界產生反響,被認為是對新生代作家研究的重要成果。
⑷ 17k小說網的網路文學大學
網路文學大學是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由中文在線發起成立,並聯合17K小說網、縱橫中文網、創世中文網、逐浪小說網、塔讀文學網、熊貓看書、網路多酷文學網、3G書城、鐵血讀書、17K女生網、四月天小說網等知名原創文學網站共建,旨在為全國網路文學作者提供免費培訓。
2013年10月30日,在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北京孔廟國子監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開學典禮,中國首家培養網路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路文學大學宣告成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擔任名譽校長。「擔任無邊無沿的大學校長很高興。」莫言果真高興地為網路寫手們開講了第一課。
莫言在開場白中表示,既然世界上有那麼多大學開設文學系,還有各種各樣的寫作班不斷開辦,學文學還會被授予很高的學位,這就說明文學不僅有可教之處、可講之處,也有可學之處。在他看來,作家從事文學創作,首先應該強化和突出自己的個性,要避免重復自己,也要避免重復和抄襲別人。
按照規劃,這所大學分為青訓學院、精英學院、創作研究院三個層級,分別針對愛好網路文學,初涉寫作的新人作者,發表過完本作品、有一定寫作經驗的資深作者,以及發表過多部作品並獲得讀者認可的知名作者進行培訓。該大學計劃每年培訓網路文學作者10萬人次。
在首期導師名單中,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描、副研究員王祥名列其中,石鍾山、人海中、周德東、曾子航等知名作家也榜上有名,而網路文學評論家馬季、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等學者,也將擔任這所大學的導師。
據介紹,參加免費培訓的作者先要通過網上報名,隨後以線上和線下的方式進行學習,網上授課將在17K小說網進行 。